用爱心助雏鹰展翅飞翔——小学德育内容和方法地创新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廖丽梅
[导读]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德育教学作为以往应试教育中被忽略的教学部分,逐渐被提上教学改革的舞台,小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廖丽梅
        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横山尾小学   广东 普宁  515354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德育教学作为以往应试教育中被忽略的教学部分,逐渐被提上教学改革的舞台,小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学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小学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融入自己的情感开展德育教学,用爱心助雏鹰展翅飞翔,奠定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创新探析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德育教学时小学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要从学生的学习的基础阶段开始落实。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侵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惯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融入德育教学,导致德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这都离不开德育教学的实施。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积极探索德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效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初探
        1.1开发德育内容课程化
        教师要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设计并优化德育内容,创建体系明确、主题鲜明的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教师要依据新课改中关于德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吸取学校特色和优势展开德育教学活动,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相结合,形成特征鲜明的德育教学体系[1]。比如说,有的学校基于学科课程的开发建设德育课程,有的学校基于特色活动或项目创建德育课程。
        1.2设计德育内容序列化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遵循系统论原理,将德育教学看做可控制的教学系统,将学生德育素养培养提升的过程看做有机整体,有序列性的设计德育内容。教师在德育内容序列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联系,将不断变化的学习内容调整为多角度的德育教学实践,对内容进行有序排列,确保德育教学的系统性实施,从浅到深、从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展现德育教育的效果。
        1.3呈现德育内容生活化
        德育教学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并落实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只有走进学生生活,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发展需求,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内容,开展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德育教学活动。
        1.4推进德育内容活动化
        德育实践活动是完成德育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主动设计并创新德育实践活动,优化德育教学的方式,解决德育问题,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形成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融合的特色[2]。在德育实践活动创新探索中,教师要将德育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设计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二、小学德育方法创新初探
        2.1创建良好师生关系
        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了提高师生关系创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3]。首先,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外,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和同学产生互动,就最近的热点新闻展开讨论,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软化教师的权威性;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或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平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耐心、包容,对教师产生信任、亲近感,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然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以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经常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肯定的;最后,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批评、贬低学生,要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2.2发掘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就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教学内容多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小学数学举例,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学,教师可以发掘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实现德育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每一个学生都有超市购物的经历,对于商品的标签信息都有所了解,在买一些称量物品的时候,其重量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比如,买了3.57kg的糖果,5.56kg的大米,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用技巧,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展开调查任务,请同学们在课下关注超市购物时的称量信息,并自己算出实际价钱,让学生明白金钱的价值,哪怕一分一毛也要算清楚。又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形状规则的容器和大米,要求学生统计一个水杯里可以放多少粒大米,一个粉笔盒里可以放多少大米,一个锥形容器里可以放多少大米,引导学生感悟统计的规律。
        2.3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团队合作,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知识储备,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会存在一定思考或操作上的难度,所以,教师要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均匀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学生发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在学习“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将学生分组,然后在教室内创建一个体育场人数变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变动体育场的人数、资源训练学生的乘法能力。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有的学生扮演教练,有的学生扮演后勤人员,教练变动运动员的上场人数,后勤人员根据场上运动员的数量调整物资分配,学生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活动流程,不仅掌握了乘法的计算规律,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提高同学合作的默契度,让学生深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2.4借助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德育价值的应用题,在引领学生阅读分析题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品味数学知识背后的深意。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校食堂买回来一车煤炭,第一周烧去了总数的1/3,第二周食堂人员为了响应节约的号召,烧去了总数的7/27,那么请问,两周总共烧去了总数的几分之几?”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可以从题目的中的关键词展开突破,比如这道题中的“节约”,教师就可以以此展开德育教育,告诉学生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学的落实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此时的学生就像即将展翅翱翔的雏鹰,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帮助雏鹰展翅飞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娜. 对话育人: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109-113.
[2]成玉华. 自主德育——小学德育创新培养模式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66.
[3]刘洪俊.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新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C],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