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蓉
32069部队机关幼儿园, 北京 100091
摘要 环境是教育幼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并且现在幼儿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许多教师把教育环境的创设停留在自然环境的优化和基础物质的提供上。[1]忽视了心理环境的建设,造成教育环境结构的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幼儿对自信的缺乏。心理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快乐情绪的培养。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更多的应该是快乐和自信,有了快乐和自信才会有学习的动力,随之就会有创造的欲望,如果连最基本的快乐情绪都没有,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学习创造的欲望呢?所以,就本文而言,我将对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环境;教育环境;
一、心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环境一般是由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和文化观念等因素交汇在一起形成的氛围,往往幼儿心理环境的形成取决于引导者的行为和观念,作为幼儿教育者的我们来说,既是园丁也孩子的引导者,我们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会决定孩子未来心理的走向,如果我们过多的干预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如果过少的交涉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而不知返。所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挖掘孩子的潜力并将其发挥到最大作用,而且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幼儿的机体功能会持续一个平衡的状态。不良的心理环境会使幼儿情绪不佳,每天都会产生恐慌,胆怯、孤僻、如果严重还能造成抑郁。所以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快乐情绪感染孩子
教师是孩子一切行为的示范者,教师的言行、判断事物的对错,都会影响孩子心理。或许我们的某个动作、某一句话就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 ,严重的还会损伤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以愉快 、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带动孩子的活跃度,并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思维角度去看待事物 、思考问题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注重创设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把每个孩子的创作作品无论好坏及时挂上墙 ,并且鼓励自卑的孩子勇于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2]使孩子在班级里感到快乐,从而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满足。要经常带领孩子做一些智力游戏,同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解放。并且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挥空间,不要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活动。而且我们要经常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去带领孩子,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反面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尽可能的去奖励夸奖每一个孩子,无形中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在情感上把她们当做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依然要把她们当做孩子来理解,归根结底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呵护,让教室像家一样有氛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温暖舒适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会建立信任,有了信任幼儿才会放下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心,才会完全融入这样的生活集体,才会有信心,有积极性的去探索学习新的事物。因此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去做,才能快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创设温暖舒适的环境。
1.从美德角度出发,呵护热爱幼儿
呵护热爱幼儿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素养中最重要的品质因素,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基础的艺术素养。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递对孩子的爱,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声鼓励或者是拥抱、抚摸等。针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传达老师的爱,如自卑的小孩要经常鼓励,身体娇弱的小孩儿就给予一个拥抱,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要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2.从平等角度出发,尊重幼儿及其兴趣爱好
从平等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消除偏爱心理。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就应该以尊重为基础,而尊重也是最起码的道德素养。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老师才能教育出会尊重别人的学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只看待表面现象,为师亦为父,现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就是师尊为大,可是孔子教给我们的道理更多的是良师益友啊。因此,这样的环境下,导致了学生的观念也是陈旧不前,在他们看来,老师就是威严,不得不听。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而老师也是会受这样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就是权利。会无声无息的扼杀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其实,我们慢慢的逐渐改变这样的观念,平等的看待孩子,包容每一个人的爱好,让她们自由发挥自己的天性,我们只是稍作纠正即可。
3.从心理教育学角度出发,积极调整师生互动关系。
现代心理学教育研究表明,老师和幼儿之间是双向作用的关系。[3]老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的同时,幼儿的自身行为也会影响老师的教育行为。比如:孩子的哭闹、任性、退缩等都会引起老师的紧张情绪、如果老师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那么很快老师就会被情绪带入,随之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又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样只会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从中积极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加深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二)引导幼儿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其通常表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接纳,相互交流之中。在这种过程中,幼儿会有喜悦与成功的感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良好的个性品质。[4]在幼儿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有些胆怯不自信的孩子,他们往往很少与周围的孩子互动,回答问题,竞赛活动中都会反应慢,因此会受到别的孩子的排斥。 而有些顽皮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在活动中就会表现的特别活跃,他们会很受小伙伴的喜爱。不受欢迎的孩子长期以往会体验不到快乐,会使幼儿产生严重的个性偏异,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帮助幼儿都能够体验到快乐,我们要教给幼儿一些与人交
往的方法,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
三、增进幼儿对“快乐”的体验,促进其个性和谐的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 要多观察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并且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的给予一定的帮助。要时常鼓励幼儿增强 自信心 ,独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依赖与家长和老师。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劳力。让他们品尝那种克服困难后胜利的滋味。[5]不但要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要自信,更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爱好,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程。
总结
总之,为了适应当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同时能挑战新时代问题的孩子,我们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个人的教育体系,不断制定新的教育方式,而且要热爱和尊重幼儿,并通过自己的工作,引导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培育下一代做好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新校园(中旬),2018(11):74.
[2]彭月婷.混合学习环境下幼儿心理特征研究[J].新智慧,2020(25):26-27.
[3]胡忠红,李春忠.试论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4):96-97.
[4]王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1):124.
[5]高尚英.幼儿教师如何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J].情感读本,201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