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朱会敏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朱会敏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北校区语文组  4755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何优化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能力上的全面提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探讨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全文从语文学科特征与语文思维特征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理论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课堂教学
        引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而核心素养本身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能力,其在不同的学科当中,表现出了对应能力的要求,因此细化到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又可以围绕不同学科,形成不同的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思维就是学科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实际中,又可以分为探究思维、辩证思维、独立思维等不同部分。
        一、探究思维
        语文思维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的学习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再加之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生转变为高中生的一个重要的衔接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更需要能够自主的形成探究学习行为,才能够较好地实现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1]。
        具体到实际中,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从教师的角度,以问题教学的形式入手,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为例,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初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进入到教材中,通过阅读、理解、赏析来实现对于问题的解答,如“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教师紧接着抛出问题“根据大家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能总结出哪些特点呢?风格特点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进行阅读和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辩证思维
        高中生相对而言,无论是思维意识还是生理上,都要更加的成熟,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事物的学习与分析,都会基于自身的视角出发,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进一步的引导,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以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下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发展强化对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同样以上文中《沁园春·长沙》一文的学习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毛泽东的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像这样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即使是同一个诗人,他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心境,有时候即便面对的是同一个事物,他的情感也会不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视角上,来分析背景,看待问题,感受作者倾注在不同作品中的情感。
        辩证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可以从单一文本中进行,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学情,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将同一时代背景或同一题材内容的文章进行筛选整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维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知识、能力,辩证地看待问题,得出结论,形成自我引导。
        三、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同样也是语文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思维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教学主体的突出,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个体,强调个人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仅通过教学引导与教学评价, 实现对于学生的督促与引导,学生学生能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其二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分不同的极端,对于学生进行不同的任务引导,促使学生能够逐步获得进步。具体到实际中,如通过课前预习任务、课中问题、课后巩固等不同阶段的任务布置,来引发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思考,形成对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2]。
        例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简单的预习任务,如:搜集体现工匠精神的事例,而课中,教师则可以围绕教学进度的开展,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什么精神,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它。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这样也能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思维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视角下,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所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下,学生个体能力的具体需求,要实现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身,将语文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阶段,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燕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文理导航,2019(09):3-3.
[2]张建龙.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主动思考习惯[J].高考,2019(11):10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