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赵继红
[导读]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

        赵继红
        张家口市职业教育研究室
        
        [摘要]: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中职学校作为传播文明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的开展及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就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急先锋。
        [关键词]: 十九大  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  教育强国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中国共产党正确引领下的职业学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事业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
        作为新时代蓝领的摇篮,中职学校是传播文明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阵地,十九大会议精神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及日常的德育渗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依据“十九大”的相关精神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职业教育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创造人人均能出彩的机会。本文将结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进行探索。
一、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计算机、手机、网络、4G等已经基本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也更为方便快捷,但所接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年龄阶段,同时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所接触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也更容易被网络“奴化”。因而,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还肩负着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及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任务。
        1.响应国家导向,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十九大”的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事关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下,“十九大”的召开为中职学校注入了德育教育及渗透的新理念和新内容,要求职业学校在课上课下在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及渗透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蓝领及全民的道德品质底线,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员工。
在以人为本的当今,企业的用工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关注用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更为注重的是用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及道德品质。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能够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各类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适合企业要求,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3.提升综合素养,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及德育渗透内容包含许多方面。精神内涵、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理想信念等对中职学校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都可以拿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基于教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要求及适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整授课模式,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能与思想品德基础。


        二、中职学校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的探索。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前准备出发,彰显德育精神内涵;从课堂知识技能要求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也可以从教学过程出发,挖掘实际教学中的德育价值。以多种方式开展德育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信念。
        1.在课前准备中,彰显精神内涵。
        《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规定第六条严明工作纪律要求,教师上课要提前候课,那么教师候课干什么?笔者认为候课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技能的讲授做准备,还搭建起一个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师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们明是非、知廉耻、懂道德。
        候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例如,在候课过程中,可以以与某一位或一部分同学的谈心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直接的德育引导;可以以配乐朗诵的形式为同学们朗诵感恩、文明、上进等方面的诗歌或文章;也可以以播放短片的形式为同学们展示爱国、励志、勤奋等方面的情景;更可以以表演预前准备排练节目的形式,传播给同学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抱负理想。
        2.在掌握技能中,挖掘德育元素。
中职学校与其他普通中小学一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主要是在课堂上,所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及渗透工作,需要基于课堂知识技能要求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传道授业的重大突破。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渗透—些“国家、民族自豪感”、“为人民服务”、“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培养学生形成“爱岗敬业”、“敢于探索”的思想精神,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中职德育教育课程内容相结合。例如,设计课本剧、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古诗词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内容的编排,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分享,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3.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价值。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学相结合是职业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为德育教育提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为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企业“量身定制”出需要的人才。使得中职学生通过“就好业”提高人民收入,实现自身价值,规避社会不安定因素,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助力广大人民幸福,真正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李芳.论道德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促进与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4)十九大报告原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