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勤
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摘要:文章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意义、现状问题与对策方面作如下探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对策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往往被人们称之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双翼",这就说明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更多的就是在这样的两大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为此,要加大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更好提升。
一、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一)小学高年级教师作文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系认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核心素养要求我们重构教学关系,即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该转变背后的逻辑是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更多是担当“脚手架”的引导和协助角色,甚至教师教什么,也是由学生说了算,决定于学生不知道什么、想要知道什么、需要知道什么。第二,教师的具体教学方式选择依然是传统式。核心素养认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逻辑应该是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不断降低,其自身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处于传统教学惯性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喜欢所谓的“听话”的学生,一旦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学提出异议,他们便感觉自己失去了对于学生的控制,这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师的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欠缺。从理论上来说,教师想要了解学生,至少需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尽管我们也承认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但是至少小学阶段也是教师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适当的换位思考和共情还是可以实现的。以课堂教学语言的选择为例,就有部分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的区别教学,学生的认知达不到教师的水平,因此也造成了学生作文本上经常出现各种方言、口头语甚至是一些不适合出现在书面表达上的词语。第四,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引导不到位。好的作文提纲是骨骼,写作素材是肉,写作技巧是血,只有将三者高度融合,才能写出打动人的好文章。目前小学高年级教师对于学生作文写作的指导最为欠缺的便是写作素材的选择和积累指导。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及反思
结合近几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经验,对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现简要说明如下。第一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终极目标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站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视角看,学生写作的目标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作文写作,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面表达形式,从而准确定位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好的写作不仅仅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更是构建自己和民族、国家甚至世界的高质量的联系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写作中要体现社会参与、责任担当。而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小升初,使得他们对于作文写作的认知直接和分数挂钩,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习作文写作就是为了考试,别无他用。这种认识的弊端是非常显著的:尽管几乎占了小学语文考试试卷的半壁江山,但是作文写作成绩又充满着不确定性,长此以往,这便使得学生对于作文充满着畏惧心理。第二、学生对于作文与文化基础的关系把握不够。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它首先是作为一种书面表达方式而存在,而核心素养要求作文尽量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教导学生关注生活琐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不一样的人和事,而人们也会因不同的人和事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或感受写入作文中。但是,很多学生不能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他们的作文总是没有内容支撑,甚至一些写作较差的学生会出现语句不通、词意不达等各种问题。俗话说:“好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不只是对生活小事的素材积累,还有作者对某件事的个人想法或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让读者可以感同身受。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还需要耐心引导,不可急于一时,要循序渐进,而且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督促学生观察生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在下节课讲述上学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并对这些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刚开始时,学生会表现不积极。这时,教师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对踊跃发言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他们回忆,必要时可以帮助他们组织语言,用精确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只言片语。在这样的反复锻炼中,学生会自觉留心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交流起来也会有动力,逐渐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最终使得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要做好见闻记录,逐渐完成素材积累
学生养成每天观察生活的习惯后,可以有效地将生活琐事变为作文内容,但是,学生周边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凭借记忆只可以将近期发生的事写到文章里,但是很难将所有的事都记住。而作文的主题多种多样,很容易出现近期事件与主题不符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见闻记录,就像写日记一样,将每天观察的事物全部记录到本子上。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会回忆曾经生活中的点滴,但又总是记忆得不全面,如果没有记录生活的习惯,将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写下来,就会出现无事可写、语句不顺等现象,而且记录生活点滴不仅可以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还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五年级第五单元习作的题目是“介绍一种事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可以轻松完成这部分写作,而且可以在作文中清楚地对事物发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感受进行表达。
(三)、组织恰当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的见识有限,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记录情况不能及时了解,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像社会实践、小实验、知识比赛等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对活动的见闻进行记录并在班上进行汇报。因为是亲身经历的事件,所以学生讲述起来非常流畅。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完毕后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简要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例如,六年级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聊聊书法”,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学生会对书法的定义、对书法的探讨内容、自己对书法的见解,以及围绕本次活动的感受进行着重记录,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将这次经历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这种轻松的训练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总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着重培养,要教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更要重视学生对社会事件的个人想法,然后利用适宜的方式将小学语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教师从学生的作文内容出发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这也是为学生开启一扇新的知识大门。教师要逐步改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石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对策探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44-145.
[2]陈复宇.生活化教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作家天地,2020(23):25-26.
[3]雷厉.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