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王芳
[导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力度

        王芳
        山西运城闻喜县桐城中心校, 山西 运城 0438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就小学学生实际情况来说,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都处在成长阶段,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还都停留在主观意识方面,并且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务必要对学生阅读能力加以重点培养,所以教师在组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身心特征以及教材内容,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阅读能力加以重点培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导言:
        在小学教学结构中,语文课程属于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并且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往往都与其他学科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联。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落实教学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促使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展。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1.1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开展范围也相对较窄
        首先,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当下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还没有彻底的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用作缺少基本的关注,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借助安排学生背诵或者是抄写的方式来促使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十分忽视。其次,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较差,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充斥在现实生活之中,从而导致小学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科技产品上,无法切实的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在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所选择使用的方式方法较为落后,往往知识局限在教材中列举的教学活动上,这样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1.2 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少,且阅读水平普遍不高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时候,一些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缺少基本的重视,再加上学生自主阅读效率较差,学生的阅读活动往往都局限在课堂教学互动之中,课下对于阅读材料的接触较少。其次,在阅读水平方面很多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过程较为关注,对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较为缺失,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通常都是以朗读或者是背诵为主,这样是无法实现既定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的。
1.3 教学观念陈旧,碎片化阅读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实施的影响下,以往老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了。这就需要教师务必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切实的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因为受到以往老旧教学理念的制约,使得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缺少积极性。现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的成为了青少年娱乐的主要方式,大量的小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导致学习积极性十分低落,从而也会对教师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形成一定的限制。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类从事各类活动的主要动力,所以教师在落实小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组织实施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这也是带动教学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切实的提问,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欲望。
        诸如:教师在实施《月光启蒙》文章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出为什么母亲不识字,却还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的歌谣对我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不能过于简单,应当尽可能的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学生获知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对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能够对学生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
2.2 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要想切实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还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阅读到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完成大量的词汇的积累。学生要每天都坚持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注意力集中和边读边记的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思考,遇到问题要查阅工具书,不要盲目地进行阅读,要制定计划。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只有学生掌握了技巧和方法,那么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自己准确地进行阅读,并进行阅读交流。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引导者的角色,教会学生快速、正确地找出文章中的任务、事件、主旨,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文章的主旨一般都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通常一个段落的第一句都是这一段内容大意的总结。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优美、有意义的语句要随时记录下来,为学生的语文写作积累素材。
3 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使得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更加全面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70-72.
        [2]汪湘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74.
        [3]于翠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18.
        [4]高如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7):272-273.
        [5]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