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递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萨如拉
[导读] 对于蒙古族的学生们来说,蒙语就是他们的母语,

        萨如拉
        科尔沁左翼后旗特殊教育学校   内蒙古  通辽  028100
        摘要:对于蒙古族的学生们来说,蒙语就是他们的母语,在学习母语的时候,他们可以适当的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同时强化基本的民族认同感。在蒙语文课堂中,除了讲述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们学习蒙语文兴趣的培养,这直接的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兴旺。
        关键词:蒙语文;民族文化;传递策略
        引言
        民族文化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对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需要格外重视蒙语文课堂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递,在教学细节上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加以渗透,促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文化内涵,感受其价值。
        一、蒙语文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母语之情为重点
        现阶段,蒙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们接触到的母语语境受到限制,因此失去了学习蒙语文的基本兴趣。蒙古族学生说汉语时夹杂着蒙语,说蒙语时掺杂汉语,在蒙汉杂居地区尤为严重。这与蒙古族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在蒙古族自治县周边都有汉族居住,在共同生产、生活中交流融合,结果是汉族发音也有蒙古族口音,蒙古族学生自然也会受汉族语言影响,把很多名词直接用蒙古语语法顺序联系起来。
        蒙古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词汇,形成了精确完美的语法和娓娓动听的语音,以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了蒙古民族传奇历史,承载着蒙古民族灿烂文化。蒙汉语混用现象是对蒙古族语言的蚕食,破坏了蒙古族语言的规范,破坏了蒙古语的结构。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汉语是我们第二种语言,汉语不但是国内各民族共同沟通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途径。为了更好的传播民族文化,需要在教学中积极的培养学生们的母语之情,让他们从根本上了解学习蒙语文的价值。
        面对社会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同时在文化交流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已经逐渐的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想要让学生们接受熏陶,就需要从基础上强化他们的认识,使其可以真正的理解民族文化传递的基本内涵。在蒙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将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打破,转变学生们固化的学习思路,摒弃死记硬背的方式,在日常的作业中真正的改变自己,减少错别字、掌握组词和造句的技巧等,培养学生们对蒙语文的喜爱之情。
        二、全面把握语文教学和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关系
        语言文字使得学生们全面的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同时接触到更加多元的事物,为他们精神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语文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语言和字词强化学习的效率,由此加深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感知,在蒙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们的蒙古生活实践,在特定的语境中,强化他们对蒙语文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将蒙语文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丰富起来。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与学生们积极的互动起来,尽可能的为学生们讲述蒙古族历史文化知识,使其思维活跃起来,提升对蒙语文课程的探索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和民族文化连接的点,以免出现生硬的讲述,使得学生们无法准确的理解。


        三、蒙语文课堂中彰显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蒙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真正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老师们应该对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尊重,让他们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蒙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们对课本知识的预习,预习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又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老师应该为学生们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其可以独立的思考、有目的的作业,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联系课堂内容,重视趣味性的体现。在课堂中,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提问,保证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和了解。依照学生们的认知情况制定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们讲述自己的理解为重点,老师们及时的做出评价和引导,归纳并分析,使其可以逐步的树立起正确的认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使其思维逐步活跃起来,在相对于积极的环境下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效。只有让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促使学生们对蒙语文的学习兴趣稳步的提升,促使他们对母语的喜爱程度稳步的增加,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四、蒙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对于学生们来说,蒙语文的学习意义重大,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重视这个初级阶段接受教育的情况。在此阶段,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等,督促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蒙古族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深厚的民族内涵,老师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正确引导,真正的鼓励学生们成为蒙古族文化传承、发扬的优秀人才。蒙语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们养成热爱民族和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尊老爱幼属于蒙古族的优良传统美德,需要结合基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具备这样的美德,使得他们从小就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在蒙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并不现实,还需要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需要从多个维度落实行动,比如对学生们的评价指标应该丰富起来,不能将其成绩视为评判的第一标准,还需要结合其综合的能力加以分析,由此获取最实际的成果。民族文化的传递就是通过蒙语文的教学实践逐步的落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对于学生们的影响较为深刻,因此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科学教学手段的采取,选择适宜的教学思路,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理念,保证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得当,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效果。蒙语文作为蒙古族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也体现出极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创建语文教学的新平台[J].于华清.文学教育(上).2018(07)
        [2]中职语文教师的“授业传道解惑”刍议[J].张春艳.装备制造与教育.2019(02)
        [3]名师陈日亮及其“我即语文”观[J].赖登维,欧孟秋.炎黄纵横.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