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妙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相较于初高中生而言,心智方面的成长稍稍欠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有限,生活经验也更加有限。因此,对小学生的教学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其他几个学段学生的教学更加困难,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生更加重视,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尊重和鼓励,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本文主要分析试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语文学科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也比较高,唯有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了学生所能接受和适应且对语文课堂有所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读写教学所注重的不仅是阅读,也包括写作,两者相互促进,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完善读写结合策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意义
(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依赖教师的单方面知识输出,来对语文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消化。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许多年间,这种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很多资质优秀、成绩优异的人才,从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但是,现代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进步。因此,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读写结合就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语文学习大致包括听、说、读、写,少了任何一样,语文学习都是不够完整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够到位的。因此,教师将读写进行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也可以有效地增强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或考试中的写作题作答时,学生会想起曾经阅读和积累的那些知识,而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便可以写出流畅的文字,相较于以往那种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无话可写的状态,这种状态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给学生带来足够的自信,让学生更加愉悦地进行语文相关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
语文学科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所积极追求的,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能力,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善用读写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首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故事情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缩写文章或是以一段简单的文字来描写文章内容,并以简明扼要、突出文章重点为写作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学生刚阅读完文章,对文章依旧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此时动笔学生有话可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刚刚阅读文章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对文章进行复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写作方面来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精简语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意来。倘若学生遇到了技术方面的难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辅导书籍阅读,或是阅读在某一方面较为擅长的名家所做的名篇。总而言之,便是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去自行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倘若遇上的阅读篇幅过长,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而且天性活泼,好奇心比较强,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地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同时,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对阅读课堂的教学进行创新和设计,充分地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第一位,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方案,有效地展开读写结合的教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的时候,应当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书籍,进而促进学生对这些书本进行阅读,激发起学生强大的阅读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文章当中的一些图像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行观看,进而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在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激发起学生强大的好奇心理,不断地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效率以及写作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根据身边的人物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身边的人物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并且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对人物进行描写和叙述,这样学生能够在不断地观察人物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写作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走进实际生活,进而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人物进行描写,同时还可以采用阅读当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对人物的神态、外貌、举止进行描述,充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以及写作的兴趣以及欲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从语文课后复习阶段,落实学生读写活动
伴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传统的语文灌输式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与当前课改要求不相符。而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授课理念,冲破小学语文课本的限制,更多地结合课外语文材料,促使语文读写教学更具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产生读写的兴趣和热情。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内容,组织一些课后的读写复习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去阅读和写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
(三)从语文课内导入环节,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语文课程的初始阶段,也是语文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尽可能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则后续的语文教学工作才得以顺利地推进。其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就将读写结合教学落实好,以促使课程导入环节更加丰富多彩,且学生的学习也富有层次。比方说,教师可以先从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的导入工作开始,引入一小段原文内容,并让学生跟随着录音原文进行朗读,以初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其次,让学生熟悉课文中的各个段落,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其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课文的结构、主旨、大意等,以在课程导入环节,提醒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细节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描写,使得学生记录下相关的细节描写内容,从而为写作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课堂内的仿写、续写或者改编等写作活动,以在阅读学习中融入写作,从而同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探究和思考可以得出结论,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行,需要教师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语文课堂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考虑到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并及时进行积累。在写作时能回想起阅读所积累的内容,并学会仿照名家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和层次,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唯有如此,读写结合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兴文.简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J].福建茶叶,2019(9):64.
[2]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7.
[3]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48.
[4]曲娜.自制识字教具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71.
[5]王昭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2019(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