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孔秋慧
[导读] 现代的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孔秋慧
        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宏基小学   516265
        摘要:现代的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和有限的生活经验,教育工作者应注重现实,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并采取科学的方法渗透到日常教育的各个方面。为了渗透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战略,使学生能够主观地接受老师说的话,获得更好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前言: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汉语教学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高效的汉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最近社会对才能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知识和理论才能没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和文化素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了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旨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说明的联系,还要充分发挥知识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的高质量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开发的机会。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道德教育渗透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成功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可以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人才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学生暴露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倾向之下,这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大不相同。因此,只有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对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才能逐步建立对生活、价值和世界前景的正确展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学生通常更年轻,因此容易受到年龄和心理限制,带来各种观点和道德价值。因此,通过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对道德教育的渗透,我们可以让所有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端正自己的精神,个别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借助教材资源,深入挖掘其价值
        毫无疑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是最重要的场所,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语文教材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互助友爱、民族自豪感、感恩等。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教程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从而不断渗透德育[1],以此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有效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教师不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然后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人们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渗透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家人、亲戚和朋友,而且可以逐渐养成与亲戚和朋友交流和沟通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心家人和朋友等优秀品质的目的。
(二)如何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德育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小学语文课本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教材知识的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素质。比如在教《两小儿辩日》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文大意,然后借助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文中的内容,其次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从文中得出感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也从侧面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思想素质,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道德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和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需要有教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俗话说,教学是教育和学习之间的双边活动,而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也要掌握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智力水平[2]。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对应措施,比如可以用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深厚的道德素质,不断通过学习以及经验总结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相关学习教育学、教育理论及儿童心理学等教育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其次,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他还要有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应该能够设计教育实验计划。需要积累教育和教材;有必要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要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能熟练写作。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对教育和教育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运用掌握的教育理论,分析和学习自己的教育和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3]。
        总而言之,教师素质是上述意识形态素质、知识、能力和智慧的综合集中体现。质量的形成是长期种植的结果。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师质量和持续培养,我们才能持续开发,保持专业成长的活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但也需要明确德育渗透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跟随性和渐进性的教学原则,它应该渗透到课堂教学、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师的言行中。
参考文献:
[1]杜飞,徐英芝.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4(22)
[2]唐伟琳.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9)
[3]封丽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