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凤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幼儿园156324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文明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新时期下生态文明教育已经应用于幼儿园中,目的是从小尽早为幼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幼儿养成生态文明习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无法正确认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新时期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贴合实际,以灵活多变、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幼儿园教学方式;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前言:
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作为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教学模式、制定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式,帮助幼儿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为主,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及要求
生态文明是国家层面上的未来发展大计,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资源,生态文明着重讲述人与大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讲究人、大自然和社会形成良性的循环,遵循大自然规律,满足社会、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结合和发展,要尊重、敬畏和热爱大自然,每一个人都应接受生态文明的教育,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保障人类的繁衍、推动社会的进步、维持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下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且落实至幼儿园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幼儿从小有生态文明的意识,从自己身边的生态保护做起,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未来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大计,且提出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教育,而且生态文明教育已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当前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无法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实,不利于幼儿的生态意识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少
部分幼儿园并未重视对幼儿的生态教育,开展关于生态教育活动较少,而且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知并不深入,即使开展生态教育活动,也找不到重点,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引导幼儿学习。
(二)教育方式传统
生态文明教育是需要幼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通过理论来认知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生态意识。但在实际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幼儿对此并不感兴趣,没有动力和激情去学习,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去正确引导幼儿对生态文明的学习。
三、新时期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让幼儿从小养成生态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将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融入幼儿的思维意识中,并且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
作为教师在展开生态文明教育的时候要探索和分析寻找有效的途径,将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落实到位。
(一)通过体验,启发幼儿生态认知
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顺序,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生态有一个理论的认知,知道什么是生态,生态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幼儿去认识生态,如多媒体图片、视频、图文并茂的绘本、举生活中的例子等。紧接着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实际的体验感受,增强对生态的理解和认知,如以幼儿园环境为主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教师展开幼儿园废旧物回收利用,让幼儿感受平日里自己所丢弃的东西竟然还可以再利用。像“废旧纸箱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的纸箱子,进行手工或是其他可以使用的东西,同时要引导幼儿明白:“是由树木做成的,如果浪费严重树木会灭绝,人类还会因为失去树木的保护而发生水灾、风灾等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而树木则是生态中的一部分。”
(二)寓教于乐,增强幼儿生态意识
对于生态有了认知后,接下来教师应注重幼儿的生态意识增强,可以以生活中幼儿可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展开寓教于乐。如在幼儿园用餐后,要让幼儿展开光盘行动,以奖励和认可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要让幼儿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还可以通过故事、动画、游戏、相关视频图片等形式增强幼儿生态意识,让幼儿开始注重平日里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三)泛灵心理,进行生态伦理启蒙教育
生态教育在于让幼儿能够在思维里形成生态意识,让幼儿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启蒙教育。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当前随着工业发展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大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一旦没有氧气那么我们就无法生存,因此要通过种树等方式保护环境且增加氧气的循环利用。像石油、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失去石油和煤炭对于人类的影响极大.......。通过案例对幼儿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这些不可持续的资源以及可循环资源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一旦破坏了大自然生态,那么人类自身就要遭殃了。
(四)融入自然环境,培养幼儿敬仰自然的精神
除了精神和心理上的生态教育外,还要对幼儿进行实践性的引导,让幼儿融入自然环境中,从而培养幼儿敬仰自然的精神。比如组织幼儿去森林里,感受花草树木的生长,了解居住在森林里的那些动物,以及笙笙不息的水流等大自然环境。还可以带领幼儿去乡村田野去看那些庄稼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并且让幼儿明白大家所吃的美食,都是通过大自然的馈赠以土地生长的方式赠送给大家的,然后由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培育、收割,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才到了我们的桌面上;比如欣赏祖国的江河湖海、崇山峻岭......
结语:
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应贴近幼儿的角度,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趣味的教学内容启发幼儿对生态认知,增强生态意识,培养敬仰大自然的精神。让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幼儿的个人素质,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远龄.信息技术支持幼儿园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17(04).
[2]范娟.幼儿园生态体验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16).
[3]万蔚蕴.绿色理念融入课程生态环保领航发展———上海市徐汇区盛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8(01).
[4]万蔚蕴 幼儿生态教育的实践与思辨——基于幼儿园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的实施[J].环境教育,2018,(0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