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候晓芳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候晓芳
        运城市夏县水头中心校, 山西 运城 044402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语文素养的提升则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若想保证学生真正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在低年级段就要将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教师要对语言能力的提高予以重点关注,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进而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如此方可使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切实达成。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想要得到提升的话,必须要对语文核素的培养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导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切实完成好教学工作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能力等得到提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对教材内容、教学经验等予以充分利用,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当然,教师要对相关的理论有清晰的认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单一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予以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方法显得较为单一,也就是将相关的语文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导致学习兴趣变得较为低下,课堂注意力会涣散,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感,这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2 不重视教学过程
        展开教学时,很多教师对引导的重视程度是较低的,这就导致习惯养成目标难以实现,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显得较为低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关注的是自己的讲解,但是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则不够了解,而且在整个教学中不会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就不是十分清楚,这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效状态。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增强互动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口语表达的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心理尚未成熟,所以口语表达的主观意识较为薄弱,在课堂中能够主动表达的学生是较少的。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看,若想保证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切实达成,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将产生的疑惑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而且教师、学生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2 基于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低年级写作教学的要求并不高,对其加以利用也可使得语文素养培养更为有效。展开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场景予以观察,并通过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使得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素材,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也会切实提高。另外,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对课外书籍予以推荐,并要求其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或是围绕图片来编写故事,如此可以使得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中展开想象,语文素养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2.3 内化语言“范式”,培养灵活的言语运用素养
    对语言范式予以内化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学生灵感运用言语的关键。

在完成《葡萄沟》一文的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而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列举”上,确保学生能够对此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加以熟练运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的场景,比方说“春天的花园”,或是“课间的操场”等。当然,教师也要将具体的目标予以明确,要求学生围绕特定情境进行列举,而且至少三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既定的目标下展开仿写。在此之后,教师还要利用范例来展开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改变,语文素养得到了细化,其中的基本要素以训练点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应该要认识到相关练习的价值所在,将其具有的范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期使得学生能够对语言予以熟练应用。
    为了使得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课堂阅读是必须要予以加强的。在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除了要确保学生对相关的文字有切实理解外,同时还要能够对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方可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若想保证这个目标能够达成,则可通过情境教学法来组织教学,通过情境营造来将文本中的相关场景直接呈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这样一来,文本内涵就能够被学生接受,并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展开阅读教学时,要将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应用,依据实际的学情来对教学场景予以创设,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主动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个人的情感体验能够得到强化。比方说,在组织《观潮》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得学生对钱塘江潮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江潮画面直接播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起来,而且对观察的过程中也能够在内心中生发出赞叹之情。在学生真正融入到情境中时,引导学生回到课本进行阅读,此时就会对文中描绘的场景就能够有深刻的理解,表达也就更为全面。
2.4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错,尤其是运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忽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的话,就会使语文课堂的构建举步维艰。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段的认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差异,因人而异的去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发他们不同层面的积极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要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在语言知识内容当中存在较多于语文素养有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利用于语文素养培养有关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博.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路径优化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125-126.
        [2]孙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134-135.
        [3]匡菊凤.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路径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8,7(02):19-20+23.
        [4]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5]郑国民.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路径优化策略研究[J].学科教育,2003(04):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