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刘馥琦
[导读] 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

        刘馥琦
        大同市灵丘县第一中学校, 山西 大同 034400
        摘要: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它以满足学生情感为目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对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地努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此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应用
1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感作为人类发展、沟通必不可少的因素,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的情感在内,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语文是充满感情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对正在形成价值观的高中生来说,语文学科的教育更是十分重要。只有在语文教育中将情感有效、合理运用进去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学生理解更透彻,师生感情更融洽。学生有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可以更深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理解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使语文教育走向成功。
2 情感教学的作用
2.1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情绪为引导。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相互敞开心扉分享喜怒哀乐,平时在课间可以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学生会觉得教师非常具有亲和力,这样就不会让师生关系处于对立的状态。情感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2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一篇优秀的作品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只有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含义。情感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主动体验作者的心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情感以及处理情感的能力,它包含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情商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坚强、善良、勇敢、尊重、自信等方面的品质。高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比如《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讲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顽强生活,赞扬了他对生活充满渴望和热爱的品质。教师通过对鲁滨孙的故事讲解,引导学生进入鲁滨孙的精神状态,认真体会鲁滨孙的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
3 将情感教育融入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3.1 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
        教材是落实情感教育的媒介,只有教师实现对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才能够汲取情感教学内容,搭建与学生传递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其将自身的激情与热情融入到学习中,进而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水平。

要想实现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使其能够真正的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需要通过知识的传递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很多古人正直清廉的品行能够很好的迎合这一教育需求。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将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诗中作者的心境相对比,怡然自得、苦中作乐的旷达心境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启迪,这种情感上的熏陶与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
3.2 借助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朗读中渗入情感因素,能够深刻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注重朗读的停顿、声调等,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韵律,节奏,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康河的景色优美,实际上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柳树的“柳”,在古诗词里与“留”谐音,其具有惜别的含义,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渗入情感因素,能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3 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就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放飞想象的同时,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才能够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有所收获。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讲述这一文章时,要想激发学生心中的爱与感动,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爱与感动的世界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图片,将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到镜头下,将那充满爱的一瞬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篇文章之前就能够领悟到这一堂课的情感主线,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4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强他们对教材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言语行为,给学生塑造一个亲切、有修养教师形象。教师的一个眼神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微笑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良好的语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激励学生情感,将情感引入到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提升教学质量。
3.5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要想培养出学生的情感,首先需要教师培养出自己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还要学会如何来更好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拥有丰富而深厚的情感修养。平时教师可以多看看经典名著,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并且对一些著名的作家做一些比较深入地了解。比如,高中语文课中有一篇《离骚》,作者是屈原,教师在进行《离骚》教学之前,就要先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同情他的悲惨遭遇,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再来对《离骚》进行情感教学。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落实这一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想象、营造情境;注重朗读、领悟情感;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比较阅读,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42.
        [2]刘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5(12):89-91.
[3]殷振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1,09: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