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丹平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健美操运动不仅是体育竞技项目中的一种运动,而且在高校校园中还是高校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对于提高高校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健美操运动本身的类型多样,符合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兴趣教学的需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健美操团队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及体育素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健美操;团队建设;大学生心理;体育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逐渐形成的稳定思想品格与主要能力。这种品格和能力应该能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并且符合社会需要。这是我国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体育教育应达到的核心素养和普通教育应达到的核心素养具有共同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主要体现。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目标应该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提高体育素养,并着重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发展目标。
一、健美操的体育价值
(一)强身健体
高校大众健美操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健美操的动作格外注意力度和幅度,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可使学生们的身体机能得以提高,例如,肌肉力量得到增强,韧带、肌腱得到拉伸,心脑血管系统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水平得以提高。由于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的,对调节情绪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健美操快节奏动作会让人忘却疲惫的同时提高记忆力,总之,健美操对学生们的身体机能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健心美心
开展体育活动最直观的目的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在众多的体育活动选择中,组织学生们进行大众健美操体育锻炼,是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项目。健美操是一项结合了体育和美育的特殊运动,其特殊性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其中的节奏感和律动性使学生们享受其中,消除紧张情绪,促使心情愉快。长期以往,学生的精神面貌会更加积极向上。另外,大众健美操作为群体性活动,有利于学生们在集体中得到锻炼,提高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多数女生谈到生活压力大,平时常有郁闷、抑郁等不良情绪,感到自卑,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平时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心理压力很大,出现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时可以通过跳健美操来有效宣泄。
二、高校健美操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健美操运动的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
大多数高校在选项课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都为课时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演练,然后剩余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反复练习。虽然在形式上让人感觉给予了高校学生充分的教学,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学生也在边学边忘,这是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演练过程中,大多时候是通过语言形式传达给学生形体动作,而真正演练动作的时间并不多,并且中间还时常起身去纠正学生动作,这样就不能形成连贯的健美操形体教学,从而高校学生对于健美操整套动作的完成度较低。
(二)高校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在高校学生的生理方面,对于女生而言,由于女性天生就比男性的身体柔软度要高,所以在做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较为容易,如高抬腿等动作。
那么相对于男生而言,由于之前接触程度较低,所以四肢都比较笔直僵硬,并且使得学习程度较低,从而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境遇。其次,在高校学生的心理方面,一般而言男生都向往热心激情的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而健美操是一种以柔性为主的体育运动,这就使得男生在心理上会认为这一种只能女生学习的运动,从而会对健美操产生心理上的误解。并且,在有些女生的角度认为,无论是从健美操的运动动作,还是对健美操的适用范围,都是偏向女性化的运动。而当看到有男生也在学习时,那么就会本能地认为这些男生在性取向上存在问题,从而就会带有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同学。
三、健美操团队建设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培育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的需要,在设置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目标的时候,应当注意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作为具体发展目标来制定,根据学期、阶段、单元的层次进行适当分解,并把教学进度融入课堂。例如,可以将每学期的教学进度划分为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然后根据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选择对应的教学风格。在前期阶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基础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学习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培养对相关音乐认知的感觉,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准确把握健美操运动的健康知识。
(二)高校需要积极转变固有的健美操教学方式
在大多数高校健美操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形体示范的形式来让学生边学边做,并且演示次数有限,这就不利于学生牢记动作要领,那么可以在班级中挑选出学习动作较为标准的同学,在所有同学之前演示健美操动作,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健美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作纠正时,不能仅通过口头教导,而要一对一地当面进行细节示范,并用手帮助高校学生调整摆放动作位置,这样就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于健美操动作的记忆程度。
(三)评价机制建立
为了评估教学质量,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需要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在建立评价机制的时候,应当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和教学风格紧密联系,达到以评价促进学习的目的。评价学生学习时,应采取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内容的设置方面,应该避免出现单一性的评价,不能单纯依据学生学习健美操动作的完成程度来评价,而是应该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综合评价。诊断性评价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接受等方面进行鉴定性的评价。具体的评价方式可设计随机测验、课堂提问等,通过所获得的评价信息结果,教师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性质,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过程性评价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创编能力、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来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采用书面测试、口头复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健美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小组创作编排的形式评价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考察学生的创编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等,对学生在健美操运动的学习中所形成的体育品德、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等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健美操凭借其教育优势被各大高校积极采纳。高校大众健美操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体态优美、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健美操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良性的影响,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相关任课教师应该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秉持教育中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等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陈东.论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2):114-116.
[2]王芳.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究[J].体育科技,2019,40(06):39-40.
[3]任妮妮.大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1):109-110.
[4]白雪梅.探究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影响[J].体育风尚,2019(08):21.
[5]张迎新,孔强.核心素养在健美操模块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