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唐洪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信息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
        唐洪梅
        黑龙江省铁力市朝鲜族学校 1525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信息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传统教育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育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与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要求我们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观其境,而且闻其声,进而触情。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地展现出来:色彩鲜艳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言简意赅的文字、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较之教师口讲、板书有趣得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充分引发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一年级“ai、ei、ui”复韵母的教学中,单韵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这样的复母是第一次遇到。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教“ai”这个复韵母的时候,就通过小孩子生活中最亲近的、让孩子比高低的情景进行导入,让孩子先发准“矮”这个音,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在高年级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在教《捞铁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类的课文,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应指导学生模仿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进行操作”,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这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训练学生进行具有超链结构的电子写作,尤其是对于编程语言的学生,如简单的“logo”作图等,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其思维的整体性、创新性和严密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的重难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文章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直观,化难为易。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如《北风和小鱼》一课,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北风是种自然现象,没有好坏”之说不太明白,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就可以把北风所带来的美丽雪景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美景是北风带来的。这样,教学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再如《世界多美呀》一文中:对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些词语单凭老师说,学生仅停留在表面。

此时我利用媒体出示了很多的图画,有绿茵茵的草地、蓝湛湛的天空、碧澄澄的小河等优美的图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这些词语,并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信息技术更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获取知识的数量。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孩子们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我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自己制作了网页,让孩子们打开网页的相关链接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海底世界中其他动物的行动特点,海底还有哪些植物、矿产。还特意给学生制作了“海底探秘”这一版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地探索海底的秘密。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获取的信息远远大于单纯的传统语文学科上的学习信息量,发挥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五、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恐龙》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上课开始让孩子们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之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接着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处理,为我所用,并形成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形成资源共享。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让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是在信息技术下常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的体现。
        六、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
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