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莉
[导读] 学前期,幼儿的大脑处在发育的阶段,此时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非常的关键。
        张莉
        杭州市三里亭学前教育集团笕新明桂苑园区310012
        【前言】:学前期,幼儿的大脑处在发育的阶段,此时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非常的关键。当前幼儿园课程架构强调多元化、适宜性,内容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利用美术教育的契机,可以很好的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为了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来实现。同时,创造性思维与幼儿美术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也符合当前国家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性;兴趣;情感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简述
        创造一词在人类发展中非常关键,相关的创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理解为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让人们在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时,能够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优方式。创造性思维不会受到某种特殊思想和知识理论的束缚,思维方式呈现多方向性,是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研究与探索的。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富有情感的表达形式
        幼儿在进行美术教育中更多的是借助图片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尚不够全面,他们无法对美术课程的活动及内容形成深度的认识,但他们知道美术创作可以实现自己情感的自然表达。比如,美术活动《幸福的一家人》中,请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这时候观察幼儿的画作,他们画出来的妈妈的形象大多要比爸爸的形象高大一些。从中可以看出来,幼儿不是根据实际的人物外在特征来表现人物本身,而是借助这种绘画的形式将“妈妈最厉害”这种想法表达出来了。
        (二)极具趣味的游戏模式
        当今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活动方式。幼儿美术教育在课程开展形式上也充分的运用了各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美术活动《快乐的小鱼》这节活动中,导入环节老师先出示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鱼,以“我和小鱼交朋友”这一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机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然后可以给小鱼画上好朋友或者家人,这种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多重经验的融合教育
        幼儿美术课程是从多角度开展教育的综合结果,既包括教师的教学引导,也包括外部环境的间接影响。因此,实践性的美术课程要达到综合性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下功夫。比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充满美感的学习创作环境,宽松愉悦的氛围等。教师要结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他们的创作目的来分配丰富的美学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教师还应对幼儿的创作过程给予关注,及时分析和给予指导。当幼儿在美术实践中出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适当的给出指导意见,让幼儿以更自信的热情去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搭建创造之基——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主题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从激发幼儿好奇心与兴趣角度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举个例子:秋天到来时,幼儿对掉落的树叶充满好奇心,总是喜欢拿起一片树叶当宝贝,喜欢与树叶一起玩耍。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享受充满乐趣的游戏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其有目的地深入活动,不能完全让他们漫无目的的玩耍,这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的单人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循序渐进的开展游戏就非常有利于幼儿游戏的进行和深入。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为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幼儿自己最终的美术作品创作不再单一、呆板,而是更加生机勃勃、富有色彩。
        (二)拓展创造思维——以拓展幼儿联想力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生活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细心观察。例如在《秋天的落叶》这一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之前,可以带领幼儿去户外感知落叶飘落的景象,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并能够以此进行美术实践和创造性思维活动。
        美术创造教育就是幼儿发散性思维的结晶,教师应该注重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点滴中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让任何事物都能够从美术创造性角度展开翅膀,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激发。


        (三)找准创造之点——以明确的主题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切入点
        为了增强活动的目的性,教师应明确主题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切入点。例如在《秋天的落叶》这一美术活动中,为了使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增强,教师应当提供“树叶”这一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学习的动力是以浓厚的兴趣作为基础,只有通过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在轻松愉快地状态下进行学习。
        (四)融合创造之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多样性教学模式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以幼儿为教学主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体验,还要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
        1. 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应用
        幼儿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将简单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图形、文字、声音、等媒体组合,创造出逼真,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和形象。这种鲜明、生动的形象,更容易刺激幼儿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
        2.教学过程的情景化设置
        为了使幼儿的活动更生动形象,可以设置情景化的教学手段,以《环保小达人》这节活动为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是从活动名称导入,而是采用情境教学,向幼儿展示我们所在的活动室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中需要有玩具让有我们进行游戏,书籍让我们阅读,还要有植物角和各个活动区域,这些共同的事物组成了我们的教室,让幼儿在换位思考中认识到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3.重视故事情节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情节的有趣性,生动性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考与想象。例如,在以《落叶的畅想曲》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中,我以故事引入:“秋天到了,小树叶们都渐渐地的离开了树妈妈,跟着风婆婆一起去旅行,小树叶来到了小溪中,小蚂蚁看到了,觉得这是一艘美丽的小船,于是小蚂蚁乘着小船去旅游;小树叶来到了小河中,小鱼看到了,觉得这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于是小鱼戴着帽子去游玩……”这个故事中的想象环节为幼儿打开了思维的源泉、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幼儿的表现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有的幼儿画出了小兔子穿着树叶裙子、有的幼儿画出了蜗牛和树叶摇篮,有的幼儿画出了两片叶子好朋友手拉手。
【参考文献】
         [1]张淑杰.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写作课网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孙绍波.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浅析[N].云南经济日报,2013.
        [3] 毛艳桃.关爱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智慧[J].新课程(综合版),2013.12.
        [4]徐洪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