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刚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三小学 ,311223
摘 要: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活跃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这门学科。教育的改革要顺应时代的进步,所以小学教师要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学习的思维。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各种数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会逐渐接触到数字、图形等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里的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数学思维发展相对滞后
根据相关的教学调研报告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具备对思维能力养成的意识,并且已经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然而由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意识仅仅处于思想层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并未利用课本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并未完全调动学生全面深入思考问题本质。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优化,我国已经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行列的前端,并且教学成果初见成效。总的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数学思维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锻炼是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努力探讨的重点问题。
1.2 缺乏深入思考的机会
当下,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都只是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师生间很少有互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够高。这种情况导致小学生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机会,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正需要学生的充分理解,如果只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那么很多数学知识都不能被小学生消化。所以小学课堂教学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1.3 缺少切实有效的操作?
在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最不提倡的就是生搬硬套。在学生们有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中,课堂要足够得生动有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重要的不仅是上课的讲解,还有课下通过习题来对数学思维能力进行自主练习,灵活运用老师讲解的思路方法才是最主要的。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上课的进度,往往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是处于被动,少有自主思考操作的空隙,这往往与数学教学的初衷相违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主体的想法,这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对数学思维的应用能力。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以后研究问题或创造创新时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如今的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实践操作往往会比较少,以至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对他们的日常数学学习十分不利。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
小学教师在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对知识领悟能力认知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活动。即使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由于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前一阶段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提高,不断增强个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意识。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在于某事某刻,而要立足扎根于课堂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数学教师应当因人而异开展教学活动,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人习惯,尽可能地呈现最优的教学成果。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存在一定是为了解决相关的生活情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景,在情景之中教学,在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将学生置身于商店里买文具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天然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运用所学的算术可以计算出能够买到的文具用品。在情境中教学得也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加充沛的精力与注意力是教师营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从而推进对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巧妙设问、积极思考、巧用“等待”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传统的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活跃、不太积极,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萌生自己的疑问。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例如提问,在课堂上的提问可以让老师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的反应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提问学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难堪或者让学生出丑。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给予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并将之与以前所学的一位数除法对比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以得出法则不变的结论,再将法则运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当中去。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复习思考的同时学习新的知识,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提问时还应该注意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轻松愉快,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比如,在学习到《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使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提供的课件内容来观察对称,提出“如果将自己的作业本沿中间的那条线对折的话会发生什么?”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2.3 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数学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案下,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因为他们年纪还小,思想和意识都处于一种稚嫩的阶段,并没有达到能够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会觉得自己所学的课程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让他们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如果希望学生掌握和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只能用数学融于生活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另外如果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可以把生活中蕴含的粒子带入教学中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力量,这样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知识的一门学科,其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算盘的运用,算盘的运用在我国源远流长,因为随着时代的崛起,这一传统的算术方法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古时的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运用,结算出了一套全方位的技术方法——珠心算。既然数学它是来自于生活,那么老师就应该多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数学问题,以此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融于生活的教学质量。或者在课程中学习“分数及分数知识的应用”这一课题时,就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简单的讲解分数的概念,就比如你有一瓶水,你喝掉了一口,那剩下的容量用什么来形容呢?我又喝掉了一半,又怎么样去表达呢?不仅如此,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把生活物品带入数学课堂教育实践中,采用生活的物体,让学生直面视觉所产生的刺激,任何抽象的话语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例如老师可以要小学生将玩具橡皮泥带入课堂上来通过对橡皮泥进行揉捏和拼接产生的形状来让他们了解圆形面积的形成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圆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或者拿出一支钢笔,橡皮擦等一些学习工具,告诉同学们它们的价格,让他们灵活地运用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的这个数学计量公式,这两点就充分地利用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更加透彻,才会体现出教。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中构建氛围时要更贴合生活化,首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语言用得更灵活一点;其次,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做出讲解,以便学生理解。或者,将生活中已有的数学知识拿到数学课堂上,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方面中含有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教学,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数学知识。例如学生们在买早餐时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或者在买玩具时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等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实际的生活情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把数学的知识用于生活用气解决一切关于生活的问题,就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然后再把生活充分的引用到数学知识当中去,还能提高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知识充分生活化,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简单化,从而让学生明白怎样把分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结束语
现如今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成绩的要求,而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提高,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竞争力,成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
[2]涂惠兰.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9):19-20.
[3]孙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