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 农村小学开展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的困惑与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汪洁霞
[导读] 为了不断提升杭州的整体国际化水平,重视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2018年9月,杭州市小学英语地方课程《English for KIDS》开始逐步走进杭城的各所试点学校。
        汪洁霞
        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311209
        【摘要】为了不断提升杭州的整体国际化水平,重视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2018年9月,杭州市小学英语地方课程《English for KIDS》开始逐步走进杭城的各所试点学校。作为一所农村试点学校,本校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碰到了农村学校开展英语课程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准备、初步实践等方式,尝试解决困惑,为学生的英语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农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杭州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特殊时期,如何打造拥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名城是目前的首要目标。为了适应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国际视野、国际眼光和国际能力”的国际化本土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在小学开设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势在必行。
        做好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的试点工作,需要学校和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和手段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实现一年级学生英语启蒙的扎实、有效开展。
        根据实际,分析现状
        本校是一所非常典型的农村小学。目前一年级学生共220人,总共分成6个班,每班37人左右。其中,萧籍学生99人,占总人数45%,非萧籍学生121人,占比55%。起步阶段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家长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本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和民工子弟群体,家长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很多家长虽然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课后督促、辅导一年级学生在家预习、复习英语的能力整体偏弱。一些家长对英语的惧怕心理甚至还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2. 学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图1可以看出,本校非萧籍生占比较大。这些非萧籍生有很多刚在暑假被父母从老家接到萧山来读书,生活环境发生剧变,饮食习惯、交友习惯、学习习惯都处于大调整中。在这些新生中,一些非萧籍生连普通话都不标准,英语起步阶段难度较大。
        3. 任课教师的反映与意见
        虽然在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做法在区内并非首创,但一些一年级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英语学习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语文、数学课业负担就比较重,随着科学、英语学科的加入,学生是否能够全部掌握和接受是一个未知数。
        结合实际,做足准备
        为了确保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启蒙阶段就接受良好英语语音的熏陶、正确英语学习的指导,本校根据学校实际,抽调了三位优秀的专职英语教师执教一年级的英语地方课程,每位教师2个班,每周每个班一节课,确保试点工作地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让所有的一年级学生都能保有兴趣、都能参与其中、都能开口亮声,一个都不能少,在得知本校将开设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之时,教研组成员在假期就进行了线上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任务,并将任务分配至组里的每位老师,做到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集体学习,心中有底
        在教材还没到位的情况下,组内成员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杭州市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的背景、主题和内容,互相交换可用信息与资源;假期结束后,教研组成员第一时间进行了以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实施讨论为主的教研组会议,并进行了全员培训,包括一起观看杭州市视频培训材料示范课、上课老师的经验与建议和一节点读笔示范课。
        2. 动员家长,答疑解惑
        家长是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这册教材有了一定认识的前提下,组内安排有双重身份的一位英语教师参加了学校在开学初的一年级家长动员会。由于她既是教授一年级英语的老师,也是一年级某位孩子的家长,她有更全面的思考和深刻的体会。事实证明,这位英语教师的动员充满了感染力和同理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家长们的担心、焦虑与困惑,比如英语学习会不会混淆语文的拼音学习、英语学习是否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等问题。
3. 了解学生,制定常规
        小学英语教师一般接触的都是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对一年级孩子的具体行为习惯和学习状态不甚了解。因此,三位一年级英语教师分别找了一年级有经验、有话语权的语数老师进行了咨询和学习,同时做好沟通工作。其中一位英语教师还主动申请做一年级某班的副班主任,以便和孩子们有更多的接触。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任何事物充满兴趣,有动力也很乐意去学习,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较短,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也欠佳。为了把控课程纪律,教师在始业教育时就制定好课堂常规,如用于规范课堂记录表的指令语等。
群策群力,初步实践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研组团队是做好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上述的前期准备工作,三位具体执教的英语教师从心理上、思想上、行动上都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底,并齐心协力,一起开展具体的一年级英语教学工作。
        1. 集体备课,做足准备
        团结就是力量。因官方相关资料仍在完善中,教参、录音、动画、单词卡等常规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备课主要内容一般由教研计划、教材分析、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和资源补充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研常态。
        (1)制定教研计划
        为了保障一年级英语教学教研任务的顺利落实,教研组初步制定了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教研制度计划表,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全员讨论活动,做好细致的任务安排。
    (2)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材分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特别是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教学参考书的缺乏,整体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都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来把握。
        首先,以这册教材的目录为切口,整体解读教材。从目录中可以看到,本册话题依次为:颜色、数字、家养宠物、家庭成员、食物和健康(水果)、四季(杭州美景)和杭州美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第一单元到第六单元的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意味着孩子们能够把学到的内容更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中,实现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的交流目标。而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话题则具有明显的杭州地方特色。第七单元结合杭州美景教学四季,第八单元学习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杭州美食,实现孩子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从英语语言的视角来感知本土文化,进一步体现了对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感知、渗透和传播。

        图4
        其次,根据已有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为参考,以第二课时为例,尝试进行课时教材分析。第二课时主要包括三个板块:Look and say,Look and play以及 Look and read。
        在对三个板块逐个进行解读之后,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并以此为本展开课堂教学:1. 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核心句型“What color? It’s…”;2. 学生能够正确听说认读句型“What color? It’s…”;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课的阅读材料。
        此外,通过整册课本的研读后发现,有些单元是第一课时重点教学单词后教学句型,比如:第一、二、六单元;而有些单元是先重点学习句型后教学单词,如第三、四、五、六、七单元。本册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内容灵活进行了课型的调整,教师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设计相符的教学设计。
        (3)落实任务安排
        教材分析之后,教研组成员按照组内老师各自所擅长的方面,进行具体的任务安排,主要包括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头饰、点读笔)、课外相关优质资源收集(主要是找有趣的动画视频内容)。三位老师轮流负责,比如第一单元准备时制作教材头饰,每位教师一套;从三年级找到可以用的卡片,自己也制作了卡片;还有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以及人教社老师带来的及时雨——人教版点读笔,为课堂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2.课堂观摩,相互交流
        校内,一位英语老师开了一节一年级的家常英语课,组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观摩和学习。该老师先通过chant和游戏复习第一课时的四个颜色单词和核心句型。之后慢慢引入本课的主题,主人公在美术课上认识不同的颜色。主要句型为询问和回答颜色的句型“What color? It’s …”。通过让孩子们静心听——感知文本,积极说——描述细节,认真读——模仿音调,快乐演——体验角色,一步步学到本课新知。
        校外,另一位一年级英语教师有幸观摩了杭州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杭州市小学英语教研员吴萍老师教授了根据音节的chant打拍方式,也有利于课程的积极开展,以第一单元的颜色chant为例,拍打节奏如下
Red/, red/, a/pple/s are/ red.
Blue/, blue/, sea/s/ are/ blue.
Yellow/, yellow/, le/mon/s are yellow.
Green/, green/, trees/ are /green.
Red/, blue/, ye/llow and/ green.
Co/lor/s we/ see!
        此外,教研组团队还参与了区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的课堂研讨。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指着单词red读blue,指着green读yellow,基本上是想起哪个单词就说哪个。对此的处理是,可根据音节c-a-t,帮助学生会读单词、读准单词。               
        3. 完善反馈,鼓励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的作用对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小组爬格,集体评价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控能力也比较弱,为了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可采用在黑板上小组爬格子竞赛的方式,对纪律较好的组予以及时的奖励。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在课堂上却非常有效。
        (2)积分制度,个体奖励
        本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仪卡的积分活动,一年级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度也很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结合学校的这一特色,对上课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地奖励,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3)线上为主,完成作业
        关于作业,是一年级英语教学绕不开的话题。一年级的英语学习没有写的任务的,形式以听、说、读为主。这些形式的任务如何让教师收到反馈,是教研组成员一直思考的问题。杭州市课程培训资料视频中也提到了手机APP“一起作业”,而学校三到六年级也一直在使用该软件。因此,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在一年级也使用“一起作业”。目前听读作业每周布置两次,课后一次,周末一次,尽量不给学生和家长增加太多的负担。随着使用地深入,教师也发现该软件缺乏纠音的功能,且内里的设计有较多的游戏,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因此,后期教师将采用其他线上方式,如“口语100”等来提升回家作业的质量。
实践反思,不断提升
        虽然本校英语教师探索在农村小学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进行了多种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有优势的地方,也有不得不正视的缺点,就是在一个班近40个孩子、学生又是比较活跃不太能自控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大范围、有效率的英语纠音。众所周知,英语发音需要不断地点对点纠音,如何能有高的课堂效率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目前教师在运用的方法基本上借鉴了三年级课堂,但要让一年级每个孩子都完全融入课堂,拥有高效课堂还是有很大距离。
        2.如何进行综合评价?
        虽然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了一定的对策和方法,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期末没有期终教学质量检测,如何对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综结性评价,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教研组团队在讨论时已经涉及到这一内容,也考虑采用一年级语文、数学期末游园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流程如何设计等尚在讨论中。
点滴感悟,不忘初心
        虽然一年级英语地方课程的开设遇到了不少难题,教研组成员在教材处理等方面仍显得稚嫩,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教师,教研组成员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协同合作,共同珍惜学校争取的宝贵机遇,做到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做好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师!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