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土建工程特点及新技术中的项目管理实施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都炜 杨国强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都炜 杨国强
        身份证号:37100219860321001x 山东 威海 264200
        身份证号:37088319841008445X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近年以来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由于施工人员较为复杂、作业环境较差、施工的工期较短等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源也是相对较多的。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例如坠物伤人、局部塌方等情况。这些情况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与财产的损失。从施工现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安全责任不够明确;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技术施工存在问题,施工现场的技术施工存在一定漏洞,同时缺乏必要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于技术施工人员和操作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整体缺乏安全技术的培训,且存在违章指挥与操作的情况。
        关键词:建筑土建工程;特点;新技术;项目管理实施
        引言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接下来详细阐述了现代建筑土建工程新技术中项目管理的措施。详情如下。
        1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
        首先是建筑工程技术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将会是数字化和信息化。建筑工程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建筑智能化的理念是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与此同时,在公共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的质量,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政府也为公共建筑建设加大了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公共建设也向节能环保方面发展,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共建筑智能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是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快。虽然我国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但由于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发展处于初期,发展时间也不长,导致目前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发展体制。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技术施工模式方面,由于采用传统的技术施工模式,技术施工模式的效率然比较低,从而造成了技术施工成本高的局面,并且智能化水平低。
        2现代建筑土建工程新技术中项目管理的措施
        2.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国建筑市场中,一直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作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因此,在制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工作目标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使相关部门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职责,从而确保制定的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
        2.2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也逐渐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工作过程,特别是在目前各个建筑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当针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生化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执法部门的运行机制,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过程更加的完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2.3?提升人员素质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建筑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该方面的监管,考虑施工作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活动。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该积极的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施工人员可以在活动中交流作业心得,通过经验互传进一步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的施工水平。


        2.4预先开展施工控制
        事故的控制是两个阶段的进程。在事故发生前全面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人员和经济的损失。对应的,在事故发生前,项目施工方应该依据该建筑项目的具体特征与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各类施工项目进行规范管控,并建立起相关的安全技术施工制度。其中包括,水电使用安全制度、施工作业操作安全制度、施工现场安全保障制度、施工现场防范火灾、台风等安全制度;在事故发生后,要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同时也要建立施工项目的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这对控制施工项目安全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例如,施工现场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项目的负责人应该快速向企业领导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上报,不应拖延超过24小时。
        2.5回弹法检测技术应用
        使用回弹法完成检测,按照回弹法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将10个检测区域设置在待检测结构构件上,将其大小设置为0.04m2。在每一个检测区域分别测取16个回弹值,并得出其碳化深度之。分别消除3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平均其余10个回弹值,根据回弹值的平均值及碳化深度值得出强度换算至,将其最小值作为构件强度推定值。并且还需要钻取混凝土芯样完成修正。根据测试结果可知第5层轴顶板的强度为12.9MPa,未达到设计要求,其余混凝土强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使用回弹法还能够检测砖砌体中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将10个检测区域分布在试样单位上,最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承重墙作为测量区域,通常情况下检测区域的大小应为0.2m2~0.3m2。每一盒测量区域弹击12点,每一个测点连续弹击3~4次,记录最后一次回弹值。测取碳化深度值。根据检测结果可知砌体灰缝的砂浆强度高于设计强度,变异系数不足25%,因此砂浆具有良好的匀质性,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2.6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现如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其中超声无损技术便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岩石抗压强度的监测,进而对岩石的性质展开评估。其主要原理为:超声波在传输时需要遵循波的传播规律,在检测路面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将超声波发射到材料介质中,在反射波及相关技术的辅助下,对路面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在检测路面的过程中,将传感器设立在检测区域的不同位置,基于对超声波传播时间、速度及位移变化情况等合理计算其波速,波速及介质的参数同材料的弹性、抗压强度及折压能力关系密切,同样使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介质存在的缺陷。该工程使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可知路面存在一定的损耗,抗压性能不佳。
        2.7重视现场材料管理
        (1)施工企业要重视材料采购工作,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所选材料是否符合工程作业标准,材料进货由专业技术人员把关,确定稳定的供货渠道,保障工程进行期间不会发生供货渠道断裂的问题。(2)材料入库前要进行质量监管,掌握材料整体质量情况,一旦在核查阶段发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联系商家商议解决措施。(3)材料入库时要做好库存台账记录,保证材料管控工作的科学化,提升材料应用的合理性,防止因材料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受阻或无法达到施工质量标准。
        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随着这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建筑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已经进行了政策监控,但依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应当合理制定质量控制的手段,通过提高施工环节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乐群.工艺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20.
        [2]许太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及优化对策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47-148.
        [3]庞红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大陆桥视野,2020(08):136-137.
        [4]刘建苗.试论建筑工程甲方如何做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20(09):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