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单建峰
[导读] 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重要构成部分,
        单建峰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200
        摘要: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重要构成部分,在针对建筑开展施工作业建设过程中,往往会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主要技术,伴随时代发展,由于这一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故而在现代化工程建设当中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在建筑工程当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
        引言:站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自身特点角度上来看,其具有水泥材料所需量较大与断面较多等显著特征。另外,由于水泥在经过水化反应后,极易发生水化热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应力收缩与温度应力等现象,若混凝土所产生应力高于其承受能力,便会导致其出现裂缝,从而令混凝土整体结构与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中需对相关质量管理工作予以更大关注力度。
1大体积混合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1施工技术
        现阶段,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建筑自身功能与视觉效果也被提出全新要求,若想促使建筑工程项目令人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便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加以有效应用。由于不同工程在规模与结构特征方面皆存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当中,对其结构差异也有着一定要求。若混凝土结构自身体积过大,与常规体积标准不匹配,便需针对此部分结构施加适宜作业方式,同时对作业流程加以严格管控,从而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能够与相关设计标准相匹配打下坚实基础[1]。
1.2施工特点
        首先,施工流程较为复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其极易受到施工现场实际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其作业当中必然会存有诸多不稳定因素,从而令施工作业质量与效率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这一施工技术过程当中,周边环境温度与湿度对其养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严格遵守配置与浇筑相关标准,而这也正是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程度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言,其结构极易产生裂缝,这对于建设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处于凝固时间内的大体积混凝土极易因外部因素导致其内部生有水化热现象,这一现象会导致其内部热量无法有效挥发,针对这一情况,若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在第一时间内通过保湿方式加以解决,便会令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2]。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
2.1严格管控水化热
        针对大体混凝土水化热这一问题,其有效解决根源便在于材料,站在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特点角度上来看,性能愈强对策水泥其水化热幅度也就愈大,同时也会伴有强烈收缩性。因此,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卵石等粗骨料为最佳,同时,需确保粗骨料粒径在5mm至30mm这一范围之内,含泥量不得≤1,并且具有良好外形,质地坚硬,细长与片状颗粒含有量不得超出10%,同时其中不能含有风化颗粒。而细骨料则需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得≤%1,确保其色泽均匀、洁净,细度模数需控制在2.7这一数值范围之内,砂率不得低于30%,不高于45%。所使用膨胀剂以UEA—M复合膨胀剂为最佳,这一膨胀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补偿而言有着诸多裨益。另外,通过选用细度小、颜色浅、低含碳量、质量较好的I级粉煤灰与木钙减水剂,能够帮助大体积混凝土有效削减早期水化热,同时在其后期阶段增加大体积混凝土自身强度。

而在搅拌过程中当中通过加入化缓凝剂能够优先延缓大体积混凝土终凝时间,从而令早期水化热集中产生这一现象得到有效避免,并且,若想以最少用水量最大限度降低水化热现象,可通过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与180mm至220mm来实现。除此之外,作为水化热基本产生条件,可将水泥与水作为着手点,在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得到保证基础之上,通过上述方式减少两种物质使用量也能够减少水化热产生概率,此类方式通常在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当中更为实用[3]。
2.2防止裂缝
        在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这一方面,首先,需确保混凝土供应连续性,并且每层振捣时间不得低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其次,分层浇筑。当混凝土构件面积相对较小时,需将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于二小时至三小时之内,并且每一层皆需严格遵守这一浇筑时间;若想促使大体积混凝土约束应力有效降低,需将基础底板延长,并分为二段进行浇筑,在二段中间位置预留宽后浇带800mm,令其能够形成一个环状,从而减缓大体积混凝土收缩长度与所受约束,以便能够对早期与中期温度应力得到有效释放,当二段大部分完成收缩后,使用高出混凝土自身强度一个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对后浇带加以罐实密筑。另外,也可在每段底板上分二次进行浇筑,这一方式主要以纵向分块与上下分层方式为主,对于散发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热量与减少制约作用、释放温度、应力收缩等方面皆有着诸多裨益。除此之外,若大体积混凝土自身构件面积较大,在上述浇筑时间内无法完成浇筑工作时,可通过分层退坡振捣方式完成浇筑,首先,在其形成自然坡度后,在水平施工缝距离底板350mm处增设钢板止水条,当混凝土搅拌机发生意外故障时,需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防治其发生冷缝现象[4]。
        第三,温度裂缝控制措施。通过选择具有较强合理性的配合,能够促使水化热温度有效降低,若在此过程中所使用水泥拥有较高强度,便会导致水化热温度大幅度上升,因此,需通过使用大粒径粗估量、对砂率严格管控、合理配置级配与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当中掺加木钙减水剂与粉煤灰等方式对水化热温度加以调控。同时,也需对混凝土配合比加以严格控制,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同时,将水泥用量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320前桥这一范围之内,同时,也可在进行低保浇筑过程中加块石10%,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大幅度节约混凝土,同时也能够有效吸收与降低水化热温度。除此之外,若想有效对温度裂缝加以有效控制,可通过在低温水当中加入冰屑、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覆盖等方式降低搅拌温度,令大体积混凝土运输时间大幅度缩短,并将初凝时间延长至六小时以上推迟水化热高峰值的同时以,延缓混凝土升温期。最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对混凝土是否存有异常情况随时加以观察,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分析,并通过适宜措施进行处理。如若在建筑过程中遭遇雨天,需使用塑料防水布覆盖已经浇筑完成的砼表面,并使用水泵抽走积水。在养护过程中,白面处理与施工工作为混凝土质量核心环节,针对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应令其水化更加充分,同时注重温差影响。在完成混凝土扫面后,需及时覆盖塑料布,从而有效减缓水分流失速度。另外,在针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试过程中,需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每隔一百八十分钟进行一次测温,在十四天后根据实际结构决定是否继续测量。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大体积混凝土这一施工技术在现阶段工程项目当中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等因素,导致此技术作业难度不断提升,因此,若想促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质量与相关要求标准相匹配,便需与工程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加以严格管理,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发生几率,促进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芹. 浅析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及质量保障措施[J]. 科学与财富, 2019(29):267.
[2]林伟钿.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及实例应用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14):451.
[3]刘晓明, 韩青华. 浅析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 建筑发展, 2019, 3(10):114-115.
[4]于成浩. 浅谈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管理[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8 (04):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