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晓春
[导读]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李晓春

        广西北部湾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广西 530021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有效降低城市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水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环评阶段需要对其产生的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在实际开工建设前,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判断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是否可以接受,为项目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1 城镇污水厂的常见问题
1.1 设计进水水量、水质和实际生产差别很大
        城市小型污水处理厂进水量不足,导致运行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也有设计能力超前的问题[1]。小型城镇污水厂建成几年后仍然不能满负荷运行,使得污水处理工艺控制难度增大[2],也增加了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特别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然而也有污水厂长期超负荷运行,各个工艺环节的设备超负荷运转,给污水厂的生产调度造成很大难度,为此污水厂设计之初,设计院和建设单位确定合理的污水收集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前提,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1.2 水质水量波动较大
        城镇小型污水厂设计一般日处理能力小于 5 万吨 / 日,大部分城镇污水厂进水有一部分工业废水,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且小型城镇污水厂对工业废水的稀释能力有限,导致进水的水质变化较大,很容易冲击生化池系统[3],环保监管越来越严格,因此,加大了达标排放的难度。尤其是抗生素的污染物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难度较大。有些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除合流制排水、雨水等因素外,还与截污管道密封性好坏有关,在南方城市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管网常沿河边布设,  地下水非常容易渗入到排水管网。季节变化,由于管网没有完全雨污分流,雨水的进入,导致进水碳源不足,营养失衡,生化池系统运行异常,易导致出水总氮超标。
1.3 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不高
        目前城镇小型污水厂排水水质标准基本都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并且沿海部分城镇已经开始要求并建设出水水质满足准四类标准,有的甚至要求出水水质总氮小于 10mg/L, 并且对出水悬浮物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膜工艺,造成投资和运营成本不断提高。随着各个省市对污水厂出水总氮要求越来越低,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凸显,污水厂为了达标排放,需要投加大量碳源药剂,满足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能量供给,造成运营成本增加。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断提高,但是中水回用率不高。我国水资源匮乏众所周知,但是部分污水厂修建中水回用泵房,但实际中水回用仅限于污水厂场内绿化等使用,没有将中水输送至厂外,主要原因是中水管道没有修建,国家对中水回用管道投资不够,导致中水不能回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1.4 污泥处置难
        污水厂的正常运营管理,每天都要产生污泥,污泥基本以填埋为主,当垃圾填埋场被填满,必将导致污泥处置越来越难,随着环保监管不断升级,政府开始重视污泥,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当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由“污水处理”向“再生利用”转变,由此可见,污泥处置也将被重视。目前我国新建也逐步将污水厂污泥含水率从 80% 逐步要求降为 60%,甚至有的污水处理项目采用污泥超低温干化技术降低污泥含水率至 40%,也都为污泥处置做好铺垫。


2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先进行项目符合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要进行项目选址、污水处理规模与工艺和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符合性分析;二要进行项目与城市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符合性分析;三要进行项目的“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即将项目的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分析。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分为调查分析阶段、分析和预测评价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三个阶段。
2.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尾水,对其排放的尾水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判断该类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关键。其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的要求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主要影响类型为水污染影响型,故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应定量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项目预测时期一般选择纳污水体自净能力最低以及水质相对较差的时期或者地表水现状监测时期,以预测建设项目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两种工况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预测内容包括:纳污水体控制断面、取水口、污染源排放核算断面等断面COD、氨氮等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纳污水体水环境保护目标处污染物浓度;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最大影响范围;对于湖泊、水库及半封闭海湾等,还需要关注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等;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混合区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用导则推荐的模型进行预测,可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可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其间需要着重给出建设项目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及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
2.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是该类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主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的要求开展,一般选取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 H2S 和 NH3作为预测因子,根据项目预测范围,选取合适的预测周期,选择导则附录 A 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型如AERMOD、ADMS、CALPUFF 进行预测。当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空气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为预测项目正常排放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短期浓度和长期浓度贡献值,评价其最大浓度占标率,并预测项目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 1 h 最大浓度贡献值及占标率。由于特征污染物 H2S和 NH3无保证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的限值标准,因此对于达标区,还应预测正常排放条件下,叠加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浓度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 H2S 和 NH3的短期浓度达标情况;对于不达标区项目,则应预测正常排放条件下,叠加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目标浓度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 H2S 和 NH3的短期浓度达标情况。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尾水、噪声、固废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关注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以及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相关内容,以提高项目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大勇,李悦,汤宇宙,母锐敏,刘乐然.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8,33(03):13-18+43.
[2]张建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项目环评关注重点探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8,40(01):58-62.
[3]王丽玲. 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4]赵晨晨. 污水处理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5.
[5]苏美霞. 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实施与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