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关爱服务实践效果及可持续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文婷
[导读] “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

        张文婷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响应团省委的号召,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员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重庆师范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关爱服务团对于公租房儿童的关爱的可持续性开展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而言,效果与意义是不能评估的,本次调查以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盛夏同心教育关爱服务队的行动,分析了教育关爱服务的影响及可持续性。
        关键词:教育关爱、三下乡、可持续性、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让青年大学生更有锐气 ,更有底气的就是一个“敢”字,他们敢想、敢做、敢担当。为了给公租房儿童们带去教育关爱,青春飞扬盛夏同心志愿服务队来到公租房进行教育关爱。
        公租房儿童面临的一种特殊性即家长在外务工,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父母的工作一般为“996”工作制,家庭情感的缺失对于儿童情感的完整性有很大的 影响,这种感情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有极大的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造成人格扭曲。且其监护人一般为老年人,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导致公租房这群特殊的儿童沾染不良习气,长此以往,更有可能造成犯罪倾向。足以见得,公租房儿童问题需要广泛关注。
        而我们的专业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更能与小朋友交流,做到尊重她们,亦师亦友。我们服务队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并且效果显著,大学生年龄和公租房儿童年龄普遍差距不太大,所以相对来说更好接触、便于交流, 可以在与之相处过程中改变孩子们的性格和行为劣迹,培养儿童情感、锻炼儿童意志。
        教育关爱服务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给公租房的儿童乃至社区人员带来更新鲜的氛围,彰显大学生的青春风貌,保证本次调查的质量,服务团提前制订了详尽的计划,在活动开始前分成不同的专业小组,研究制定课程表,开设了数学、书法,剪纸等课程。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各小组组员们积极商讨、备课,服务期间,再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虚心向当。
         一、孩子关爱度问题
        (一)父母关爱不够,导致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关爱都缺乏。
        由于教育关爱的地点是公租房社区,孩子们的家长都是打工族,白天都是在工作,早出晚归,与一般孩子相比,公租房儿童没有去外面上补习班的机会,学习成绩经调查比一般孩子会稍落后一段距离,不能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心理上,孩子们因没有时间,极少与父母面对面交流导致公租房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不够,不能很好的得到心理上的疏导。极易产生“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陪我”,“为什么我落后一等”等心理问题。
        (二)社区关爱度不够、活动举办较少
        社区的关爱度不够,据了解社区举办的亲子活动较少,但一般都是碰上节日举办,而节日又逢孩子和家长外出,以至于参加的人数较少,氛围不够,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当社区举办活动时,宣传方式仅为在微信群里宣传,许多家长并未加入微信群以至于错过消息。
        (三)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了展现青春活力,走在国家最基层,解决基本问题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队伍在关爱公租房留守儿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关爱行动的效果远远达不到当初预想的效果,不仅打击了大学生对关爱行动的积极性,而且削弱了公租房儿童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认同感,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
二、大学生青春三下乡功能评估
        1.教育功能
        “青春飞扬 盛夏同心”志愿服务队作为一支开展支教活动的教育关爱服务团,首先具备的是它的教育功能,支教教育的对象就是当地的公租房儿童。一年以来, 服务队成员学习了开展党团知识、国防军事、英语、 数学、舞蹈、乒乓、音乐、绘画、书法等多项集政治性、专业性与趣味性的个性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提升、学业提升。


        2. 关爱功能
        志愿服务队在对公租房儿童进行支教的同时,对当地的困难家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帮扶。通过支教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帮助困难家庭留守孩童进行心理辅导和生活陪伴;精心准备,对支教期间所有公租房儿童小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拍摄和记录,制作照片集赠送给小学生及所在家庭。各种精神上的帮扶行动,体现了较好的关爱功能。
        3.服务功能
          志愿服务队秉承对教育事业单位的服务宗旨,积极细致地对公租房开启服务项目,开展服务工作精心准备每一天的课程学习,组织教育成果汇报表演,拍摄演出纪录片;利用当地媒体和微信对此次三下乡活动进行报道,体现了较好的服务功能。   
         三、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一)可持续性问题的存在原因
        考虑到大学生只是短暂的进行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三下乡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够,如何能将此次活动的精神以及效果延续下去,成为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青年志愿者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强化志愿活动常规化管理、依托当地组织与专业机构进行持续性发展、高校志愿者服务团在校成立服务团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开展可持续性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
        青年志愿者可以准备教学内容丰富,可多采取网上资源的形式,当志愿者们离去的时候,孩子们依旧可以在网络上一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2、加强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联系
        (1)成立高校网络服务团
        利用电话、网络、微信、视频等方式保持青年志愿者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社会实践学习面对面、信息网络支教天天见,用一切可施行的办法保证支教对象的可延续性。
        (2)成立回访小组
        跨越时空限制,实现青春飞扬 盛夏同心志愿服务队的社会实践支教对象的稳定性。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社区主席时刻保持联系,关心孩子的真实需求与发展。使得参加的小学生相对固定,做到年龄变、年级变、人不变。
        3、拓宽渠道、加大宣传
        可持续性不仅是青春少年的力量能够做到的,需要集结社会各方力量的行动,青年志愿者可以继续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渠道、各平台进行报道,力求得到区级、市级媒体平台的宣传。
         四、总结
        新时代大学生生长在物质条件丰裕、职业选择多样、社会思潮激荡的新环境,既有立大志向、干大事业的难得机遇,社会上也有一些消磨意志、令人迷茫的腐蚀剂。新时代大学生要牢记“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古训,经得住考验,抓得住机遇,努力成为有志青年
        此次活动让我们明白,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要时时巧妙地用。还有对待任何事情要有热情和信心,要对工作充满情,要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要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学会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骄傲使人落后”,因此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与时俱进,、断充实自己。
        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人生宝贵的精神以及生活财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进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青春彰显活力,让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静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初探 [J]. 新西部 ,2016(18).
        [2]蒋生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J]. 好家长,2018(74):19
        [3] 钟先锋 , 江志彬 , 胡伟君 , 张瑾 , 黄桂东 . 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教活动的开展和思考——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 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