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小学生诚信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邢广璐
[导读]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懂礼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邢广璐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便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懂礼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诚信都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小学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立德树人,发挥诚信的内在价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诚信
引言:当一个人诚信缺失时,即使具有丰富的知识与专业化技能也难以受到社会认可。在现代化发展形势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诚信教育是保障学生其他品德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当予以正确认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开展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能够强化对诚信价值的认知,身体力行的参与到诚信教育当中。
一、营造家校一体的诚信氛围
        有了诚信环境氛围,就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各种场合受到诚信教育。从而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风气。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们,可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可以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诚信的可贵。学校有许多地方可以悬挂诚信宣传栏,教学楼的每层走廊里、教室两边的墙壁上也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还要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比如通过校内广播、家长微信群、QQ群、校读通等,广泛长期宣传,使全体师生对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都做到了然于胸,这样的结果将是“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诚信氛围就此产生并开花结果。
        除了在学校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教师还要在班级内创造诚信的环境氛围。一方面老师口头宣传诚信,另一方面可以让表现优秀的学生讲述他本人做的诚信事迹。在班级的布置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设诚信专栏、颂扬讲诚信的好人好事。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需要家长的紧
密配合。学校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印出来发给家长熟记,从而使家长也能做到诚实守信,让孩子们不光在学校,而且在平时生活中的待人处事都要做到诚信,让家长和学生心中都有诚信的概念。
二、课堂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
        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寓教于乐地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不仅在德育教材中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材中也有机地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是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好的教材。

如弘扬诚信美德的古代故事《立木为信》《曾子杀猪》《苏武牧羊》等,新时代的故事《中彩之后》《钓鱼的启示》《我不能失信》等等,只要老师们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相信诚信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生长。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具有直观而深刻的影响作用,德国教育学家菲克.罗德曼认为:开展儿童教育时应当将其应该做到的事情进行直观展现,通过模范人物的思想表达和品质情操的示范让学生感性的对正确行为加以深化认知。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和身心发育不成熟,会对身边的事物存在模仿行为,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诚信意识,教师应当规范自身的行为,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以笔者自身为例,当了解到学生的诚信行为后,会在班级中进行集体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当学生存在违背诚信规范的行为时,则会对学生进行纠正教育,用真诚打动学生,使学生深化对品德素质的诚信养成的认知,切实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是的形象。教学活动中还会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学生加以熏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并定期为学生分享诚信故事,例如讲述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强化学生的诚信感知。
四、组织诚信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喜欢趣味性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征,将诚信教育内容与有趣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此增强诚信教育成效。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发出诚信倡议,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诚信的相关书籍和名人名言;组织学生参与诚信主题演讲;开展诚信模范生等多元化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对班会进行有效利用,定期开展诚信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表达自身对诚信的认知,互相分享交流自身的诚信行为或是讲述他人的诚信故事,在这种非正式教育的诚信活动中,会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诚信体验感,深化对诚信的认知,为学生的完整人格塑造创造有利条件。
        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是一项长期教育内容,活动教育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距离最终的诚信教育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应当立足于长远性发展眼光,从学生的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不说谎、考试不作弊等基本的道德行为,有序的进行长期推进,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都能够时刻做到诚信为本,从身体力行的小事做起,自觉的参与班级维护、值日等,在强化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当注重诚信教育活动后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全面的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自然的参与到诚信实践活动中,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诚信意识与思想道德素质。
结语:诚信既是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道德基础。诚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教师应当深化认知,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诚信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形势,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君.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诚信教育的做法[J]. 好家长, 2019, 000(056):P.96-96.
[2]杨志锐. 主题班会在小学诚信教育中的作用[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9, 000(004):P.89-89.
[3]王想菊. 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与途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