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赵庆斌
[导读] 为探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对策,
        赵庆斌
        身份证号:452702197306080030

        摘要:为探明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对策,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案例为依据,阐述了高层建筑常见风险因素,并对其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对策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出:在我国,建筑业是最具活力的基础产业,存在人员、工艺技术、场地设施设备等多方面风险因素。因此,高层建筑管理者应从安全管理视角入手,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脚手架
        前言:近几年,我国制定并出台了多部与建筑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比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为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高层建筑人员、工艺技术、场地设施设备等风险因素具有隐性存在的特征,识别、管理难度较大。基于此,分析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安全施工案例概述
        A建筑项目为是集办公、住宅为一体的高层大规模城市综合体,占地面积8.56x104m2,总建筑面积9.23x105m2。其中地下部分基坑深度平均达到33.5m,建筑面积为3.60x105m2,地上部分高度为35.0m,建筑面积为5.63x105m2。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总工期1256天。但是,该建筑项目在安全管理时仍然存在人员、工艺技术、场地设施设备等风险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二、高层建筑常见风险因素分析
1、人员
        A建筑项目涉及了多专业施工人员,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应变能力和工作经验、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工作心态等均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安全。比如,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其对危险的防范程度较低,缺乏及时防范风险的能力,就会致使自身及周边人群陷入危险状态。
2、工艺技术
        A建筑项目涉及了钢结构、弱电、机电、消防、园林、绿化、幕墙等多个专业工艺技术,各专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再加上主体交叉施工频繁,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均为该工程显著风险因子。
3、场地设施设备
        A建筑项目可用场地较为狭窄,基坑仅留两条坡道在进入地下室施工现场,地下结构施工过程材料进场、退场难度较大,且存在较多风险。比如,地下室单层面积为一个较大的数值,整个施工过程对消防安全控制难度较大,再加上低区幕墙、初装修设备需同步交叉使用,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风险[1]。
三、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的强化管理是保障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效果的重点。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领域,人员管理涉及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构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审查培训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时,高层建筑管理者可以在施工作业正式开始前期,组建一支安全管理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项目管理团队。在团队中引进一些安全专业知识强、安全管理能力卓越的人员,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落实人员安全管理职责,为安全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2]。
        另一方面,在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审查培训时,管理者可以要求每一个分承包商提供人员资质材料的原件、复印件并在相关部门审查真伪后备案,保证关键岗位安全操作证书配备齐全。在确定人员符合安全施工资质要求的基础上,管理者可以加强人员安全生产教育。

在集中开展安全技术交底、规范宣贯、专家集中授课、张贴安全生产宣传图片的基础上,对于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岗位,以施工现场架子工安全防护教育、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安全教育、临边防护与坠落伤人防护教育、自我防护与行为安全教育、安全用电事故救护等为主要内容,经常性的举行安全操作演习、竞赛,促使每一个施工者了解安全操作要点及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在人员岗位培训之后,开展以岗位为单元的安全考核,明确安全培训效果,在为后续安全培训方案优化提供依据的同时,增强人员安全意识,督促其主动控制现场风险因素,降低高层建筑安全隐患及风险事故发生率。
2、完善工艺技术体系
        完善的工艺技术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任务落实的主体,包含危险源控制、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落实几个方面内容。
        在危险源控制技术应用时,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者可以组织人员针对现场的地形、地貌、地物展开全方位勘察,以便及时发现、记录出现概率较大的危险源,并制定针对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现场示警方案。
        在安全技术管理方案制定时,施工管理者应对当前各岗位安全风险程度进行调查,为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专职工作者,负责对应岗位的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事故预防及上报、处理。同时落实“按图施工”方针,以设计文件中关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为依据,从专业视角入手,进行更加详尽的安全技术管理方案的制定。
        在安全技术落实时,施工管理者可以在组织人员参与安全技术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同时,做好各类支撑、起吊机械、脚手架、钢平台等各项安全支撑系统验收、安全防护验收工作。尤其是外部脚手架,脚手架是高层建筑无法缺少的临时设施之一,一旦高层建筑外架拆除施工与相关规范要求不相符,就会造成施工人员或周边人群伤亡安全事故出现[3]。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提醒施工人员对建筑外架拆除的关注,要求其严格依据规定的拆除流程进行管理。并主动进入施工现场,了解全程施工动态,第一时间获知、纠正违背安全规章的操作、行为。
3、科学设置场地设施设备
        科学设置场地设施设备是保障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进行的基石。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者可以从安全场地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安全检测工具配备及监督使用两个方面入手,合理操作。
        一方面,安全场地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是场地设施设备管理的主要凭据。在施工者进入施工现场后,安全管理者可以集中组织施工者了解施工区域场地设施布置危险点以及设备使用关键点。特别是在A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现场,应由专门负责人定期对现有安全场地设施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进行逐一完善,并要求安全场地、设施、设备使用者、保管者、采购者对所负责的模块签字,明确期限内安全责任。比如,现场设备使用者需要定期对大规模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在其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停止机器,撤离人员,通知专业人员现场维修,在维修者确认设备无异常安全风险后方可继续使用;在地下室邻边洞口施工时,若平台上洞口尺寸大于250mx250m,可以进行结实的盖板设置并进行固定措施实施。对于落地竖向洞口,则需要设置高度在120.00cm以上的防护栏杆。同时对于道路两边的坑槽,需要铺设承受载荷为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及以上的盖板。
        另一方面,安全工具配备及监督使用是保障机械设备、场地设施安全运行的关键。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者应在大规模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制定的基础上,征询机械设备、场地设施使用者、维保者的意见,足量配备安全检测工具、消防工具,并由专门人员每间隔一定时间了解安全检测工具、消防工具使用情况,督促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安全检测工具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保证高层建筑施工作业安全开展。
总结: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源管理具有独特性,其自始至终都存在于施工项目中,且危险等级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从风险源分析入手,从人员、工艺技术、场地设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表面、隐藏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游波, 施式亮, 刘何清,等.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措施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8(14):66-68.
[2]张伊甸. 浅析高层建筑项目建设的安全风险防护及其管理[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018):225-225.
[3]田院库. 高层建筑外架拆除的安全管理分析[J]. 低碳世界, 2018(003):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