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爱国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水系流域内建设区面积不断扩大
        王爱国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水系流域内建设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径流发生较大变化,同频率洪水流量大幅增加,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规划的防洪排水要求,河道治理严重滞后,防洪安全隐患突出;河流两岸居民较为密集,造成河道水污染严重,河道水环境功能基本完全丧失。同时,景观建设落后,周边景观单一,建筑形象单调,与周边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极不协调,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据项目自身特点,结合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综合防护体系,为此类工程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问题;对策
        1 城市河道堤防的整体状况
1.1 堤防结构
        城市河道堤防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防冲、防渗要求,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首先要做深做牢堤脚的基础,最佳的措施是挖到岩基,在混凝土基础上构建混凝土挡墙或者混凝土灌砌石,也可以采用浆砌石砌筑档墙等形式。针对地基覆盖层特别深的区域,为了防护基础可建筑松木基装和防冲墙。对于河势变化极小的非顶冲区域,可以利用深挖做大方脚的方案。另外要尽量把堤防漫顶的问题考虑进去,以保护后坡和堤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堤顶考虑与道路的路面、休闲通道相结合,进行混凝土浇筑、铺砖等形式硬化堤后路面,以减少雨水渗漏,减轻堤后土压力,保护堤防工程,并有利于市民出行方便,美化环境。
1.2 堤防形式
        河道的堤防形式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考虑。城市堤型一般会考虑土地利用等因素,多采用重力型堤型,土地宽阔可能会采用仰斜型堤型等,如果城市所在地是平原、较低的地势,或有密集的河分布网,同时具备排水、蓄水、航运等综合功能,那么堤防形式可利用直立式或者带平台、斜坡式,并结合码头等形式建堤。
1.3 堤防材料
        城市河道堤防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不仅要保证耐久性,更要具备美观性,而且还要考虑施工的便利性。从施工方便的角度考虑,最佳的选择是钢筋混凝土,不仅具备良好的整体性,又容易控制工程质量。如城市附近有较大石场可供料,从建设成本考虑,可采用浆砌石建堤。常规的堤防建筑材料包括: 条石、料石、砌块石、混凝土灌砌块石结构等。一般局部地段适合块石,而城区地段适合使用料石。
1.4 堤防功能
        第一城市堤防建设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洪水灾害,建堤时能有效合理利用滩地,拓宽交通通道,缓解所在区域交通压力,有效提高交通出行效率。第二城市堤防建设与河道治理、周围水域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将沿河污水全部截断。第三充分协调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视觉效果良好,加之在沿岸河道建设观景路、设置观景护栏、安装景观灯、沿堤水上灯带等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第四,注重亲水性和天然性以及线条美感,构成了水、景的视觉效果与休闲旅游景观相得益彰的格局。
        2 河道堤防管理
        2.1 土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技术
        土料场防治区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关键区域,建设单位需要做好土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作,注重土料场规划工作的细节,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合理地设置、清理土料场。在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各项参数和规范要求,一般土料场内平台开挖深度应控制在1.00~2.50 m范围内,土料场外平台开挖深度在 0.80~2.60 m 范围内,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土料场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深度。除此之外,在土料场实际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时,需要将场内排水沟、场外排水沟进行衔接,在开采准备阶段,做好土料场排水沟的提前设计。除此之外,在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安排弃渣回填和后期实施土地复对堤外滩地类土料场,以及剥离料回填、土地平整等各项工作。


        2.2 严格质量管理体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为保证项目管理质量,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等,力争以制度为支撑约束施工行为,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针对整合至国家及区域基本建设计划范畴内的水利工程,均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法人对工程项目负主要责任。项目建设阶段推行招投标制,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开展招、投标活动,彰显“公开、公平、公正”与诚实守信的建设理念[2]。项目法人委托有水利工程监理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负责完成项目监理任务,监理内容有施工合同实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造价成本等。要严格秉持“信用至上”的原则落实项目勘察、施工以及建材购置等工作,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签署合同。
        2.3 后期维护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任务落实后,为保证项目运行阶段能实现预设目标,维护河道及配套建筑物均能在较长时间内常态运转,应依照相关规范程序落实调度、维护管理工作,并加强广大群众宣教力度,阐述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安置标志栏,力争最大限度维护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河道管护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推广力度,比如采用计控设施与节水技术等,整体提升河道项目管理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整改河道土壤条件,提升植被覆盖率。结合水利工程运行实况,于河道区建设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压缩河道运维管理成本,优化后期管理工作。
        2.4 堤防工程管理技术
        ( 1) 预留保护地。河道堤防工程的两边要预留适合宽度的护堤地,进行造林绿化,让堤防得以巩固,提高防洪能力。如果没有护堤地的,城市的相关部门可以按照河流特征,以及堤防的重要程度进行重新划定,经由相关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其他任何机构不能占有。( 2) 确保堤防的完整性。不管是内河堤防、支堤或者干堤都务必保持其完整性,严禁在堤防或者护堤地内打井、打坑、挖洞、耕种、取土、盖房、爆破等损害堤防安全的一切行为。( 3) 植草和砌石护坡。有条件的堤防上应该种植爬根草,以预防水土流失。针对堤坡的雨淋沟、浪坎和堤坡上的集水沟要及时填平、修复,或以灌浆的措施进行处理。( 4) 保护标志。必须严格保护河道堤防上一切设施,包括界碑、里程碑、测量标志,水文观测和通讯设施,更不允许动用护堤的石头等。( 5) 控制毁堤开口的行为。如果基于重要设施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开口的,务必征得水利部门的批准后方可以动工建设,同时务必按量、按质、按期实施堵截恢复,不能遗留半点隐患。( 6) 如果必须将堤防顶部作为工作公路的,务必经过水利部门同意,加铺路面由交通部门负责,并保持常态的维修界护,并且要完全配合今后堤防加固加高的需求。( 7) 倘若有城市的港区需要穿过堤防时,必须要水利部门的批准后,进行永久设施设置。堤防及河岸滩地上的违章建筑务必全部拆除,确保河堤的完整以及河道的泄洪能力。
        结束语:
        毋庸置疑,河流作为城市的生态资源和环境载体,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河道的综合治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将工程本身的建设与人文建设、环境建设进行合理的结合,城市河道堤防建设过程中要本着生态学、景观学、工程学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而加强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技术管理,是实现整体工程最大价值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鹏群.颍泉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19-21.
        [2]刘丽珺.分析河道堤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7):193-194.
        [3]于金源.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5):222-224.
        [4]苏从银.浅析如何加强河道堤防管理[J].中国高新区,2017(24):153-154.
        [5]刘君郁.廊坊市河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水利,2017(0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