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刚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城建监察大队 黑龙江 大庆1662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的内涝问题,径流污染问题等等,能够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降低城市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或者污染程度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城市建设背景下对于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相关治理措施等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径流;污染问题;治理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行,海绵城市也是我国城市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雨洪管理进行有效落实的新概念和新模式,它主要是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为主要内容,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系统能够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同时,利用多项技术举措构建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求相满足的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城市的径流污染问题,对此类问题进行切实解决,这样也能确保我国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地利用,以此促进城市实现良性发展。
1、海绵城市与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主要内涵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采用多种类型的技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排水、吸水等相关方面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和雨水的程度,使其具备雨水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和弹性能力,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它能够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有效完成对下雨时蓄水、渗水、吸水、净水等流程的调整和优化,对实现雨水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由迁移,降低雨水径流对城市及其周边范围内的水质污染。
城市径流污染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因为一系列因素导致城市雨水径流因为此类因素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等。因为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多种类型的不透水表面,例如人行道,停车场,公共道路等等,这种路面的不透水性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众多建筑物,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而不是让土壤有效过滤污水,由此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城市范围内地下水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现象,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洪水灾害等等。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城市径流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和周边范围内水资源污染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
2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处理对策
?2.1有针对性的构建植被过滤带
城市中的植被过滤带在渗透传输径流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可以确保径流内部的颗粒物得到有效的沉淀,然后过滤好径流水质,有效吸附中水污染物等等,同时对于径流中的相关污染物也能够进行有效去除。植被过滤带里面所涉及的植物包括多种类型,例如,乔木,灌木,草皮植物等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都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去除效果。植被过滤带作为雨水径流的初步处置场所,其处理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续海绵体对于径流的吸收容纳能力,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使径流污染问题得到充分的控制,就需要着重做好植被过滤带的建设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
2.2切实做好雨水弃流
初期雨水对地表冲刷,挟带着大量污染物质,所以初期雨水污染程度相对来说更为严重,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治理往往形成更高的成本。因此从经济层面进行考虑,要针对这部分的初期雨水进行放气处理,通过弃流装置将第一部分需要弃流的雨水排出,雨水先流入弃流装置,经过透水混凝土排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相对来说比较小,透水量也不够充足,所以会使得装置中的水面逐步上升,使浮球一直漂浮在水面上,浮球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上浮,到一定程度后(此时弃流结束)将装置上进水口堵住。此后的雨水将流入检查井,进而向出水口流去,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径流污染问题,以此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2.3结合具体情况更有效的利用模型技术
降雨径流污染的程度与污染物的浓度与降雨雨量情况、水力条件等相关因素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因此在针对降雨径流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水力学和水文方面的模型技术,进一步结合现有的水利和水文条件等等,把握当前的降雨径流污染情况,以此为基准,构建更系统完善的完整模型,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模拟出降雨径流污染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而更加精准有效的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个不同的海绵体,明确各个海绵体的具体体积和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雨水管理模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正处在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并没有完全通用的独立开发的成熟模型,往往是引入国外的模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取长补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该类技术进行大力的开发和深入应用,实现商业化运作。国内对于径流污染的水质模拟较多的以使用SWMM(StormWaterManagementModel)为主。SWMM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比较完善的城市暴雨供水管理模型,可根据降雨输入和系统特性等条件来模拟完整的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包括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雨洪调蓄处理,以及受纳水体模式和水质影响评价等。该模型在模拟城市雨后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完善,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对于雨水径流的水量水质模拟相对来说更为精准可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模型输入文件为“.inp”格式文件,与CAD以及GIS平台的模型数据存在格式转化的步骤,因此使用过程较为烦琐。北京工业大学开发了基于CAD数据表处理系统(CADTable-Convert)和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表自动构建SWMM水力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确保管网模型数据库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能够进行同步的转化,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人工录入过程中属性数据出现错误的问题,为充分构建水利模型以及做好径流污染问题处理提供便利的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分析中能够明显看出,在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着重做好城市径流污染问题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相关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径流问题的具体内涵,以海绵城市构建为着手点,高度重视海绵城市构建和城市径流污染问题治理工作,采取更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进一步创新应用多种类型的技术和手段,以此确保城市径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昭佩, 苏萍.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 2015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 2015.6.
[2]杨哲娟.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审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34):35-37.
[3]葛裕坤, 车伍, 武彦杰, et al. 延时调节设施及其用于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控制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24):5-10.
[4]王鑫, 刘雅慧, 宁梓洁, et al. 海绵城市下垫面基质优化及其对模拟雨水处理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v.12(07):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