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洪祥华
[导读]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要将学生发展最为核心价值追求

        洪祥华
        海口市海景学校 海南海口 570208
        摘要: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要将学生发展最为核心价值追求,发挥强身健体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同使其在积极学中获取知识技能,形成体育精神和良好品质,热爱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学要落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需增强教学趣味性, 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发挥主体作用。体育游戏化教学具有激发兴趣和调动能动性作用,所以需在体育课中应用好这种教学方法。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探讨对象,总结应用游戏教学法作用,并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提供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就当下小学体育教学看,存在未能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问题。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在方法上还有一定问题,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致使体育课堂效益低,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性。这样体育认知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精神品质等都难以提升,社会适应性比较差。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让全体学生喜欢体育课,还能使其在互动与参与中提高知识技能,促进心理、精神品质良好发展。
        一、体育课应用游戏教学法作用
        (一)激发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所具有的天性,相较于讲解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反复的训练动作,玩游戏更能激起参与兴趣。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为载体,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做,在轻松快乐氛围中完成体育学习目标。这样体育课能让学生获取快乐感,其就会对体育课拥有持续兴趣,不仅会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还有助于自主锻炼和健身意识形成。
        (二)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体育游戏化教学法应用可激发兴趣,学生会将其转化为积极性,主动进行体育认知,并参与实践,在过程中更好掌握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会变得更好。除此之外,学生在体育课中做游戏,不仅能完成体育学习目标,还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修养,使其具备体育精神等[1]。
        二、体育课游戏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遵循基本原则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法需坚持原则,应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在从基础上设计和运用游戏,确保课程教学与游戏结合能更好促进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与游戏结合只是手段,终极目标是协助教师高效率和高质量完成课堂目标,达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其次,体育游戏化教学要坚持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游戏中要保证学生是参与者和主体,使其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思考,依靠自己进行体育认知,提高健身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素质和精神品质等;第三,体育游戏化教学要有趣味性,不宜采用过于复杂游戏,因为操作难度一旦过大,就会打击学生做游戏兴趣,难以达到比较好调动学生参与效果。所以,体育游戏设计要尽量简单一些,可以改造生活中学生经常做游戏,或者是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游戏结合,流程简单一些,以使学生可更好参与;第四,体育游戏化教学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促使所有学生在玩和做游戏中获得发展;最后,体育游戏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游戏要确保调动所有学生,并能使全体人员有参与机会,最终在玩游戏中促进核心素养发展[2]。
        (二)合理选择游戏
        体育课应用游戏教学法,应当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并要确保具有合理性。体育课可直接运用和改造运用的游戏比较多,但是存在适不适合的问题。故而,体育教学在与游戏融合过程中,需结合教学内容以及遵循上面所提到原则[3]。选择最为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以达到更好游戏运用效果,使全体学生在积极实践中体育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心理品质、自主锻炼意识、品德修养等,全面提升和发展。
        以跳跃部分为例,传统体育课会让学生机械练习跳跃,存在过于枯燥问题,缺乏吸引力。而这个部分教学和游戏结合,采用跳方格的方式,可激起学生参与兴趣,使其在快乐做游戏中提升跳跃能力,自主完成身体锻炼。

教师用粉笔在操场上画格子,学生扔石子,仍在哪个格子就要跳到哪里,顺利跳完所有格子用时最短获胜。应用这种游戏要增强灵活性,可在游戏中增加格子,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跳跃需求,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跳跃能力。此外,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就会将游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玩这种游戏,起到使其持续健身与增强体育认知能力的效果。
        (三)增强游戏竞争性
        竞赛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起到比较好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自我提升的效果。所以,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要增强竞争性,可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更具有上进心,同时还能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游戏中融入竞赛,必须要明确规则,事关游戏竞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游戏规则可由教师事先制定,在体育课中公布,也可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商讨中完成制定。
        以足球教学为例,基础技能训练中,颠球是最为基本的。可将颠球训练和游戏结合,让学生接力颠球。根据学生能力,确定好起始点和终点。游戏规则是从起点开始,颠球中足球不能着地,第一名学生顺利达到终点,第二名学生接力颠球。一组为3名或者是4名学生,整个颠球游戏中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组获胜。颠球接力游戏中,一旦过程中出现失误,足球落地,则要退回到起点,重新进行颠球。比赛两组或者三组同时进行,做好时间记录,其他同学助威。游戏既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游戏中提高球感和颠球能力,使其对足球运动有更加浓厚兴趣,还能使其在竞赛中,形成上进心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引导学生自由互动
        体育教学采用游戏法,在操作中还要引导学生自由互动。这里要强调的是,自由互动与并非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留出空间,使学生自由完成游戏,并针对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在交流和反思中提高体育认知能力[4],并使其在主体作用发挥中强身健体,形成自觉健身的意识。
        以篮球教学部分为例,教学中运球是一个关键内容,教师可设计游戏。确定运球距离,在中间摆上各种障碍物,学生在运球中手持一杯水,一边运球一边躲避障碍物,还要尽可能减少手里杯子中洒出来。每组4名成员,每名成员到达终点,杯子中剩下水倒入大杯中累积,最快过线即为完成游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讨论与互动,说说游戏中有什么心得和体会,总结运球方法和技巧。这可促进学生在游戏中展开思维活动,做中积极动脑,更好掌握体育技能,且满足其心理需求,增长参与持久性和连贯性。
        (五)积极评价
        体育游戏化教学中要融入情感因素,对学生积极评价。教师在学生玩游戏中,多激励,要不吝啬表扬,在积极评价使其获得较好情感体验,进一步激起参与游戏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其在实践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良好品德等。
        比如在在颠球游戏中学生球着地,这个时候学生立马回到原地重新开始,教师可对其进行激励:你真是太棒了,虽然摔倒了,但是为了团队荣誉依然在努力,没有轻易放弃,这种品质值得学习!积极激励和评价,不仅能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好,增强教学情感性,还有助于激发潜能,使其更加主动参与游戏,达到比较好的锻炼效果,并且能提高其体育技能水平以及终身训练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追求应当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采用游戏法,可激起学生体育健身兴趣,使其在实践中完成体育认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并形成自主健身意识和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殷祥.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 002(002):101-102.
[2]张承欢.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4):132-132.
[3]江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4):42-44.
[4]陆钒.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体育风尚, 2019, 000(004):121-121.
作者简介:洪祥华,1977年09月,男,汉族,籍贯海南海口,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小学体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