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高霞
[导读] 目前,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迅速,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
        高霞
        北京泛华国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目前,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迅速,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起超预算的问题,不利于工程的实施,并且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工程预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防止超预算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控制措施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繁琐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较为繁琐的施工环节和庞大的施工任务,只有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推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有序开展,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来看,具体工程实例中常常会出现超预算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同时也不利于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造价,严重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重点关注的课题。
        1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1.1 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项目,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的过程变得难以控制。个别施工单位为了尽快施工,通常会将预算时间缩短,这将会使施工材料、市场调研、建筑信息等方面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预算与实际的偏差过大,最终使实际的成本超出预算,对施工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某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材料选购时,由于忽略了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施工材料正处于价格上涨的阶段,而且又难以找到可以替换的施工材料,只能以超出预算的价格购买施工材料,在成本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施工单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预算时需要保障预算编制体系的合理性,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完善,让预算编制体系能够对预算过程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1.2 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差
        队伍的综合素质决定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的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预算工作,并且保障预算的质量;第二,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解决工程预算中的实际问题,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第三,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较强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方面的成本进行准确地调查与评估,完成整个工程的造价任务,减少造价过程累积产生的误差。例如:在进行造价预算时,通常是由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一旦某个人在造价预算中出现问题,将会对造价的整体效果造成影响,由此可见,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造价预算中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 强化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控的对策
        2.1 重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
        为了有效应对建筑工程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就应该科学且合理地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首先,造价预算人员需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建筑项目,并对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深入分析和考虑,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其次,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研究,准确计算工程整体工作量,以最大程度减少工作误差。最后,需要有效地了解市场产品价格,对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予以及时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调整施工的造价预算指标,使其能够进一步迎合市场变化预测要求,从而大大规避因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而带来的超预算问题。


        2.2 构建完整的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资金有序循环和利用的保证。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建筑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机制。通常情况下,合理、有效的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应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需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资金运行管理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来科学且合理的分配企业内部资源。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划分企业员工职责,完善企业员工的考评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能够高效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督查企业员工不断学习,使其能够完善自身市场经济知识体系,以对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做到有效了解。(2)建筑企业需要有效保存资金流动报表和账单。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时,需要制定以年为编制的流动报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细化年度目标和季度目标,以此来帮助企业构建健全的运营方案。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建筑财务管理之外的企业资金流动申请,制定出完善和健全的财务审批体制,以完全控制建筑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2.3 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一,优化人才的引进机制。人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更是企业效益的有力保证。建筑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繁琐性的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作用,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最终决定着建筑企业项目的实际效益。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运用多元化方式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从而建立一支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为实现造价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优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从目前来看,作为我国新兴的高热度行业,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各大高校的造价管理人才数量呈现出匮乏状态,这也对人才引进成效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故此,企业需要深入到各大建筑高校中进行校园招聘工作,同时强化校企合作机制,适当提升自身的招聘门槛,加大优质管理人才的选择力度,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工作造价管理的优化发展。第二,强化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般而言,建筑项目具有较大的规模,所需要的工程造价人员也呈现出严重的稀缺性,因此,企业需要制定长期有效的人才培训计划,优化在岗人员的专业技能,以有效应对人才稀缺的现状。具体言之,建筑企业首先可以结合在岗造价管理人员的实际能力,来落实到分层培养模式,即围绕造价管理人员能力的差异来划分成若干个等级,并为不同能力等级的造价管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工作,通过层层培养方式,能够全面兼顾造价管理人员,从而为实现整体造价管理队伍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可以聘请业内知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来为造价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定期组织讲座形式的培训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造价管理人员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其管理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完善考评机制,落实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培训机制,要定期考察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果,并给予考核成绩优异的造价管理人员适当的奖励,以充分调动造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培训学习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预算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建筑工程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并且让工程的预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云.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46-47.
        [2]周文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21.
        [3]吴云云,寿郑翔.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浅析[J].建材与装饰,2020,(13):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