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亮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654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美术是其中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能够运用独有的形式语言形象地记录和再现人类思想和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文化理解”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性,理解各国的文化与传统。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如何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
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值得被后人继承和发扬。可是,由于一些现代艺术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所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来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中强化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
近些年来,美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开展价值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而高中美术中强化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入传统文化遗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量优质文化的沉淀,正是因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其中有很多内容都较为适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而积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遗产,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遗产的渗透,也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美术学习是一项艰辛且枯燥的过程。如果教师采取单调的灌输形式,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兴趣提升,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而深入传统文化,有助于让教学形式更为灵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效果。最后,不断地强化在高中美术中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美术技能,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二、高中美术的教学问题
(一)没有全面认知美术学科
高中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高中教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只重视需要考试的学科,让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集中在需要考试的科目上。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并没有全面具体地认知好美术,觉得美术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因为高考科目中并不包含美术课程,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往往会忽视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学科除是一门课程之外,还是文化精神的结合体。创作者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在美术作品搭配的色彩和选择的线条上,并将创作者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总之,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等人并没有认知到美术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科学认知和创新传承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传入中国,国人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关注明显减弱,甚至很多人盲目追求西方美术逼真和醒目的效果,忽视了中国传统美术中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意境。这也体现在学校美术教育中。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和科学理性的认识;二是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讲授缺少创造性的转化,与学生的生活缺乏密切联系。
三、美术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单一无趣的状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老师直接将所学知识阅读出来,然后进行讲解或者教师按照课本讲给学生听。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最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营造高效课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代代地去继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审美能合理、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这样肯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
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部分高校和美术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输,忽视了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专业性高但是人文素养缺失的人才不适合当下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美术的综合发展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高校必须改变陈旧的观念,在重视传授美术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审美感受的培养;既要重视美术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积累;既要重视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既要重视外国优秀美术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更要重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具体而言,目前部分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为浅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专业的学生专业性的发挥。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平衡不同方面的教学元素,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在美术专业上的素质,也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夯实校本课程,促进传统文化理解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突出特色。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围绕中国神话这一主题,研发了具有学科特色和实践价值,且推广性较强的“中国神话”校本课程。例如,以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为研究对象,在文物中发现神话,从造型、纹样、色彩等美术语言解读神话。这些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通过探究文物中的美术语言,能够解读一个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可以窥见一个时代对于未来的幻想。由主题课程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在绘画、手工、戏剧表演等活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与历史、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课程整合中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而唤醒他们创造性地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大力传承传统文化,是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今后要做的,就是大力引入现代化技术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感知情境,多组织学生欣赏一系列的知名画作,安排他们进行民间工艺制作等等。相信久而久之,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会愈来愈深刻,美术技巧也会掌握得更为娴熟,从而为今后个人综合素养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升等,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美霞.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成才之路,2019(31):95-96.
[2]邵可东.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述[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98-99.
[3]夏长叶.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渗透——以民间美术杨家埠年画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7):91.
[4]王莲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成才,2019(08):62-63.
[5]黄佳非.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