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黄贵龙
[导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日渐突出。国内的教育在培养思想上

        黄贵龙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四里镇中学  424407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日渐突出。国内的教育在培养思想上,过于倾向知识的传输,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这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正在发生改变,教育工作的重心也出现了转移,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急速发展,教育发展定不能落后,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当下,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且历史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综合性、知识性等特点,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影响,历史学科的教学逐渐僵化,只顾照本宣科,能动性较差,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效率较低,因此,教师更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一、初中阶段有效历史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三观
        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他们心智还并未成熟,而此阶段的学习,为今后完美人格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知识性,对于青少年思维的锻炼与培养有不可多得的促进作用,又因为他的综合性,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虽然历史学科与现实的差距过于遥远,还会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且就业问题相对于其他专业也比较难以解决,但是,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据报道,现阶段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在升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引起他们犯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会区分黑白对错辨别是非曲直,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自己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教师也逐渐地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对初中历史知识感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视频图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重视历史问题的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
        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效,进而影响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提升历史问题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当中。具体而言,首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保证问题的创新性,通过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要保证问题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且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实践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握好问题的方向,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解答相关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树立历史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过程当中,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秦汉之争与农民战争之间存有怎样的关联?”“这样的战争属性存有怎样的差异?”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带有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问题的实际推动下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史料实证的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教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历史问题,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过程。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搜集并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并且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对课文整体背景的渲染,可以让原本单调的课堂增添带有文化气息的氛围,能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环境,进而让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元谋人、山顶洞人是以什么手段来谋生、获取食物呢。学生会说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等。教师再接着提问,那远古人类在狩猎打渔时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学生会回答冬天河水结冰就不适合打渔,野兽出没也会给打猎的人带来危险。教师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获得稳定的食物呢。进而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农耕生活。通过这种情景的带入,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同时也明白只有发展才能进步,以及农业对于生存的重要性。
        (四)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多样的教学模式
        采用小组讨论的课堂组织方式。在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于“教”而并没有注重于学生的“学”大多数的时间以老师授课为主,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造成了一种“教”大于“学”的不合理现象,使学生内心不自主的产生压迫感,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而小组教学的方式,具有较大的能动性,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弱化了老师的威严形象。这种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做法,大大消除了照本宣科与满堂灌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更好地促进课堂上知识的吸收与消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历史学科本就枯燥无味,并且与现实实际联系较少,有些虚无缥缈的感觉,再加上教学资料本身缺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不同,利用现代科技与古代知识相碰撞,充分体现了二者的相对优势,并且也互相弥补了对方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宋代商业史时,利用课间插入水浒传的视频,使其充分理解宋代商业发展的前提与背景,插入清明上河图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宋代商业的繁华与高估发达的商业体系,这样既可让学生较好的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向导,唯有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任丽颖.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101-102.
        [2]薛成功.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56-57.
        [3]牛彦龙.浅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