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丽
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 835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算技能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相应地,计算教学也一直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如何践行课改理念,有效开展计算教学、培养运算能力成为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有效性策略做论述。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从运算技能到运算能力,是对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1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学生对数字关系和模式的意识,以及用此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数感不光是对数的认识与解读,也是学习运用数的态度与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灵活的、创造性的,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和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数,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合理有效评价。数感的开端是数与数量建立联结,数感的培养可以在问题情境中,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将现实中的数量与抽象的数建立联系,并用抽象的数反映现实中的数量。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来掌握分数有关知识,教学过程应该展现出整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已有知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结,此外,还应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学生在分的过程会发现,学过的整数无法来表示半根香蕉,以分数的表达形式之一“部分与整体”作为切入点,勾起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先请学生用喜欢的形式表示出一根香蕉的一半,在学生的积极汇报中引出1/2的概念,借助讨论活动突出分法为“平均分”,通过“另一半香蕉是这根香蕉的多少呢?”“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这样的例子吗?”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特征,如1/2根香蕉是一根香蕉的1/2,并动手利用多种形状的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其中的1/2的方式,以及读、写等操作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在上述一系列思考的过程上,学生体现出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行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中数代表的意义,避免无意义的记忆,实现深度学习。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探究精神的培养,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夯实基础,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
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真完整地学习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训练,要耐心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做出讲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过多的督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思维能力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基础知识内容,稳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体结构。
3制订详细学习计划,培养学生掌握主动学习方法
主动学习实际上是实现学生知识内化和转移的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解决这一过程中的难题,而且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高年级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还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形成相应的自我监督能力,有效地完成高年级数学相关知识的建设。因此,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套操作性强、熟练性强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制订更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做出有效安排,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感。学生可以咨询老师或其他学生,以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主动学习。
结语
总之,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点石成金的手段。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新课程下的数学广角的课堂不再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再像教奥数一样只教解法,不渗透思想方法,而使数学课更具有数学味,为学生积淀更多的数学素养。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深入地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辉。
参考文献
[1]张长义,董惠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数学课上合作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39-140.
[2]徐生斌.丰富提问方式,让学生在精彩的问题中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提问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