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
郑州市高新区睿文幼儿园 邮编:450001
摘要: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质量对于儿童性格成长以及习惯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生活行为的养成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求,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儿童道德品质、生活卫生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幼儿时期的教学重点不应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更多的放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上。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极其重要,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阶段是整个教学进程中的基础环节,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以及健康成长的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幼儿阶段是人的性格养成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机体发育以及大脑活动都比较活跃,可塑性比较强。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时期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是三至六岁,学习内容主要是学前启蒙,与小学、初高中以及高级教学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学前教育教学目的来看,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学前启蒙,并非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但是好多学前教育在实际教学中陷入了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让学前儿童过早地接触学习小学知识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但是学前幼儿的年纪为三到六岁,对于各类食物的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过早地给学前幼儿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幼儿产生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会对兴趣形成造成较大的影响。[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教学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另外,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比较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关注点上,学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制订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可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幼儿学前教育的独特性
幼儿学前教育是面对3-6岁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幼儿学前教育对教育场所的独特性,需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以及寓教于乐以;施行教育的幼教老师以及保育员必须身心健康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素质等多方面。幼儿教育有一定独特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学前教育需要根据此阶段幼儿的综合特点,确定以正视培养幼儿关于优良品质、健康情绪、幼儿交往礼仪、积极动手能力等等为主的教学目标,不提倡在幼儿学前教育阶段以过多的学习小学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应积极引导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与培养。
(二)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幼儿阶段是儿童建立主观世界认知的阶段,对于未知领域及世界都可能充满好奇与兴趣,关于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上,幼师们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与行为特征,客观的制定符合幼儿科学合理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不同方向的认知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习与游戏完美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核心。幼儿学前教育是个体在以后教育中的最初化基础教育阶段,也是教育的启蒙时期。每个幼儿都具有统一性和个体化的差异性,且幼儿阶段是每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段,同时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而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核心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点的认识与发展,不断发掘并引导正确的行为习惯的认识与应用。
三、幼儿学前教育规律的要点
(一)以鼓励为主,提高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幼儿阶段是每个人人生的最初时段,是建立和培养各种心理活动的时段,此阶段幼儿通过语言、行为等和周围人群的交往过程中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尊重和被认同。因此,关于幼儿学前教育方面,幼儿教师及家长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的人际交往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重视更正幼儿在家养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随着我国国家生育政策的不断变革,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在此情况之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家长过度的宠爱与呵护,部分儿童甚至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学前教育应该重视改变幼儿在家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正幼儿依赖、任性、懒惰等不良心理特征,培养幼儿主动与人合作,独立自主能力等。
(三)关于幼儿个体化不同的教育原则。儿童在幼儿阶段,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以及遗传基因的影响之下,每个儿童都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关于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幼教老师们需要重视幼儿的个人不同特性,认真对待且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的不同之处,让幼儿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被认真对待与教育,以此来更好的推进幼儿学前教育额发展。
(四)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习惯培养也不一样,比如小班可以规定时间整理自己散乱的玩具。中班可以在午睡之后叠好被子,整理好自己衣物。大班让小朋友们每周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归纳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四、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和个人性格的不同,因此,幼儿园学前教育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共同配合。在幼儿学前教育方面,幼儿园需要主动与幼儿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内情况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幼儿在家庭的表现及状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针,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明确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与幼儿园相互支撑,并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心理成长为主要目的为首要前提。幼儿学前教育关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幼儿家庭的参与,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以达成共同的教育方针,可以更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注意幼儿的良好环境教育。不同的环境不光影响成年人,相较于幼儿阶段是思想的初识阶段,不同的环境对幼儿成长的生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环境熏陶可以促进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建立。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在環境建设中创建文明行为信息,让幼儿在此大环境之下了解及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结合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不能采取干巴巴的按照课本知识进行说教,需要让幼儿在丰富且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光如此,不同的游戏设计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交往礼仪的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及故事还可以让幼儿懵懂的思想受到正确的引导。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家长在语言规范的说教上,另一方面,幼儿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教师及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一味说教,做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总而言之,幼儿学前教育具有的独特性促使在关于幼儿学前教育方面,提出需要注意的幼儿学前教育规律及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此多方面来推动幼儿学前教育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显琴.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7(1):159.
[2]霍丽丽.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神州,2017(15):197.
[3]蔡慧多.浅析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J].新校园(上旬),2017(6):176.
[4]佟坤.浅析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2018(6):30.
[5]刘晓玲.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