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资源对接措施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 莫大雁
[导读] 本文以幼儿阅读教育作为研究主题,选择地方物质文化视角

        莫大雁  
        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示范幼儿园
        摘要:本文以幼儿阅读教育作为研究主题,选择地方物质文化视角,探讨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资源之间的对接问题,目的旨在通过这种资源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幼儿阅读教育中对于地方“物质文环境”的理解,并通过在“知”与“行”两种条件下的“了解、理解、融入”而更好的为保护物质文化、传承物质文化、发展物质文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完成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多元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先说明物质文化的价值与教育意义,再选择与主题匹配的直接对接与间接对接措施做出具体说明。
        关键词:贵州;物质文化;幼儿阅读;资源对接

        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它具有一定的性质、形状,比如山、水、各类文物等,均属此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传统,加之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所以各个地方因其差异性而具有各自的地方物质文化特征。本着“在现代化中融入传统”的基本理念,积极的推动“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延续性发展,有必要在当前阶段“阅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诉求,将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教育结合起来,为培养具有“传承性”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基础。
一、物质文化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从价值的角度分析,物质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馈赠。以贵州地区为例,地处西南之隅而属高原地貌,为当地人的生存提供了先天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当的山、水、草、木、虫、鱼,以及各类自然品类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了可供利用之资。因此,在人与物质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具有人文风情的物质文化”,可以说是物养育了人,同时人也美化了物,在人与物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共处的交互关系。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讲,物质文化之价值也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幼儿阅读教育为例,基于物质文化的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物质文化所构建的环境为幼儿学习提供一种氛围教育,从而使其得到熏陶,可以将其归结为“潜移默化”的外部教育。二是这种物质文化本身可以作为一种主体之研究对象,从而可以在幼儿与物质文化之间找到“一根将二者关联起来的线”,可以将其归结为“天人和一”的内部教育。所以,在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资源对接方面,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加以实践,其目的旨在通过外部教育与内部教育搭建起一种“全面教育”,使其与现代教育中的素质培育目标相对应。


二、两种实现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资源对接的措施
    下面按照与内部教育相匹配的“知”,与外部教育相匹配的“行”将两种资源的间接对接措施与直接对接措施加以说明。
1、“知”层面的间接对接措施
     从“知”层面的间接对接措施需要通过一种转化与创造才能够实现。比如,当前情况下,就可以按照贵州当地物质文化品类,通过专业的教育研究团队,按照各类要素进行归类、分析,然后,再按照幼儿生理层面接受知识的感性方式,对应的制作一些以物质文化为内容的文本。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各大平台提供的贵州物质文化资源,以及对当地物质文化研究的各类文献,将其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元综合方式,制作一些图文并茂、趣味横生的幼儿阅读文本。另一方面,为了使“知”的层面具备多元性,还可以尝试制作一些与物质文化范式相同的“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确保其安全健康,从而使幼儿从安全阅读中获得对物质文化的认识。
2、“行”层面的直接对接措施
    古代人讲求“知行合一”,现代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因此,在完成“知”的层面两种资源对接后,还应该补充的完成“行”层面的资源对接。简单来讲,就是将幼儿置入到物质环境之中,使其能够在其中通过“行”而产生认知传导。建议从两方面开展具体实践:一是通过家庭教育将幼儿带入到物质文化“场域”中,使其直接的去“阅读”物质文化。二是利用现代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与各类工具,为幼儿营建一种“虚拟场域”,其目的旨在为幼儿提供可以“阅读”的情境、场景,令其在其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满足其感性接受方式的同时,通过体验的强化而帮助幼儿“更为深入的阅读物质文化”。这样就可以较为有效的完成地方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资源的融合。
结束语
    总之,物质文化与幼儿阅读教育属于两种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对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知与行”两种方式使其得到实践。从知的方面建议对各类物质文化进行一些有效的版本转化与文本创作,从而使幼儿可以通过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理解地方物质文化构建起来的“环境”。从行的方面建议在现阶段对于新型人才的塑造需求,将幼儿阅读提升到“行走式阅读”,使其置于这种“物质文化环境”之中,从而更好的去感受、去体验它,进而将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关联,使主客体之间的交互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地方物质文化的认知,从而达到真正的阅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美.浅谈如何为幼儿创设阅读的环境[J].才智,2018(4).
[2]关晓丽.探究情景教学法对幼儿阅读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