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1 何军康2
1身份证号:320882197908280212,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324199005283495,陕西省
摘要:园林绿化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整体宜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阶段,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和标准的提升,更需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定质量。但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经常会因为病虫害问题而影响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因此文章就对园林绿化中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其促进园林绿化建设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原因;防治措施
1园林病虫害发生的诱因
园林生态系统因为人为因素多,制约条件多,所以很难使系统达到平衡。在园林建设早期时,就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开始侵入且被发现时,园林植物已处在巨大的危险中,且前期的园林绿化工作可能功亏一篑。在园林病虫害防治时使用化学农药,虽见效快,效果明显,但化学农药也存在许多无法轻视的弊端,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人类长时间接触使用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影响植物茁壮生长,易遭受病虫害等,严重阻碍园林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园林中除了乡土植物还有许多引进的外地植物,因此,还受气候影响,导致病虫害发生。如适应北方的植被来到南方后会难以适应当地气候,成为病虫害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宜的温度可以培养病虫害的发生,导致病虫害蔓延。其次,环境污染也会导致病虫害加剧,受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工厂废气排放的影响,易引起病虫害,因为废气污染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病虫易繁殖而城市园林则成了病虫的温床。此外,污水的排放也是城市园林受到的威胁之一,不纯净的水源易导致病虫繁殖,破坏园林植被生长[1]。引进外来植物一方面存在物种入侵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携带害虫、病菌及其他物种的种子等形成新的外来入侵。这些生物到达新的地区后,由于缺乏天敌的控制,带来的破坏效果更强,导致维护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2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
2.1病虫害监测工作不到位
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防治中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涉及到了较多的部门、单位及个人。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控,技术人员要及时、科学地监测各类病虫害,通过定期巡查及加强监测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但多数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全面的监测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开展此项工作,监测和预防得不到落实。
2.2检疫检验环节问题
在园林绿化中检疫检验是关键的内容。如果在实践中忽视检验检疫工作,没有细化各项内容,会导致病源物从外省市或境外进入到本地园林绿化系统中,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导致植物出现无法控制的病虫害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态问题。
3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有效措施
3.1优先利用乡土绿化树种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树种选择非常的关键,如果选择外来的树种,可能会增加种植成本,或者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幼苗的死亡,最主要的是造成林木的抗病能力减弱。首先,外来树种可能携带新的病虫害,在本地种植不仅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也会降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外来树种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如果受到病虫害侵袭的话,防治比较困难。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文文化和生态系统的因素,同时还应该考虑树种的因素。应该坚持优先选择本土树种的原则,尽量少选择外来树种,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增加病虫害防治的难度[2]。如果一定要引进外来树种,在引进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保证引进的树种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的干扰,同时引进树种的抗病能力比较强,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2科学规划园林植物配置
在园林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搭配植物的配置,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也会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如果植物搭配不科学的话,会给病原菌提供宿主,导致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全面的考虑,需要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林木的生长,然后选择合理的搭配植物,还应该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可以搭配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和草本等植物。此外,选择具体的树种搭配之后,还应该科学地控制种植的密度和居留配置,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生长空间,在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在进行园林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宏观的规划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园林的面积和地形等因素,考虑到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园林绿化工作不会对当地的花草和树木造成太多的影响。
3.3重视病虫害检疫工作
园林绿化不能只种不管理,除了被动地在出现病虫害时进行治理,还应主动加强病虫害检疫工作,提前预知风险,帮助抵御病虫害。在检疫工作时,需要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认真观察和严格检查园林植物。一旦发现植物病虫害,应诊断和治疗有病虫害的植物。通过小规模领域的病虫害的探知消灭,可以帮助园林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为了防止植物病虫害传播,还应诊断、治疗和观察附近的植物,及时诊断观察可及早消灭园林中所出现的病虫[3]。在诊断时出现扩大的趋势,应适当隔离园林的病虫害区域,避免灾害蔓延导致病虫害难以被消灭,控制住事态的发生而减轻对其控制的成本,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3.4加强监测预报
在园林绿化管理中,通过加强监测预报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及时、准确掌握虫口密度和病害传播、危害程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蔓延。监管部门要根据实际状况,分析宁夏地区的常见病虫害,通过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监测,建立完善的预防体制。在各种技术及设备的共同配合下,收集及处理园林绿化工作的数据,做好工作反馈,有效降低病虫害产生的威胁及影响。同时,植物病虫害具有季节性及地域性特征,在防治处理中要根据实际状况加强监测预报。在实践中要系统分析病虫害,了解其生长规律及特征,确定不同植物的不同种植密度,合理预防病害。
3.5科学应用病虫防治技术
在具体病虫害防治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防治技术,常用的防治技术有下述几种:(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就是通过人工及机械捕杀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修剪病患枝桠的方式控制病虫害蔓延。诱杀法是通过利用害虫趋光性、趋甜性进行诱杀。也可利用悬挂杀虫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化学防治法。化学方式是通过化学要求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处理,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式。化学药品在长期的应用中会提升病虫害的抗药性,同时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化学防治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做好药剂的控制及管理,合理控制时间,有效避免出现环境隐患及污染问题。在应用化学药品时,要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在操作中做好安全警示,避免出现中毒等隐患。(3)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通过生物天敌等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管理,有效降低化学处理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抗药性问题。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处理,应用天然的杀虫剂及天敌诱杀等方式符合自然的规律及生态的发展,对植物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园林绿化技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分析宁夏地区的城市特征及区域环境,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处理病虫害,充分增强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预防管理,增强实施监控管理的力度,进而有效推动园林绿化工作的稳定开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海.园林绿化中的病虫害防治与树木养护[J].现代园艺,2020(02):60-61.
[2]殷德成.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47-148.
[3]王佩.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新农业,2019(1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