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实践 张森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张森
[导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职语文教学所承载的职能也在不断增加
 
 
        张森
        云南省大理州财贸学校  邮编671003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职语文教学所承载的职能也在不断增加,除了要在文化和语言领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更需要借助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渗透,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探讨“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实践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观念;中职语文;实践
        引言:所谓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学科教育中既要获得必要的文化知识,提高一定的能力;又需要借助学科教育去引导学生的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念,成长为有修养、明事理的优秀人才[1]。我国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虽然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但是在人文主义教育方面却略显单薄。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之下,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加强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引导方面的重要价值。
1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1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提升文化积累的重要学科,在以往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知识的积累,但是对于语文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学习上也缺乏动力。而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借助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增长见识、拓展思想、塑造心灵,从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1.2有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短期来看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但是长远而言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育。而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人文主义教育就是为教师提供了一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路径,借助人文精神和素养的培育,可以实现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的功能,改变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所应当具备的适应个人成长和社会需求的一些素养和能力[2]。这个理念的提出要求语文学科必须跳脱出当前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心灵、素养和精神的培育。而人文主义教育就是借助语文学科的学习,通过文学作品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升教学深度
        中职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在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对学生精神、人格、素养等方面的培育,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而是需要充分借助教材内容,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人文主义教育的素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呈现。

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深入讲解和应用,以教材为切入点,将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讲的更深、更透,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此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塑造学生心灵和人格的作用。
        例如,在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文章利用大量的人物形象和细节的描写介绍了作者的母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情感。通过深入的阅读,分析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所塑造的母亲的形象,以及想要通过这些细小的部分传递出的感情内涵。而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自己与亲人之间相处的一些虽然看似平淡但是却包含亲情的细小的故事,在课上积极的分享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学习的深度,实现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
2.2融合多元教学手段,提升学习体验
        要借助中职语文学科实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就需要抓住人文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内涵,通过将语文教学与人文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进行引导,循序渐进的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除了语文教材的充分利用外,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固化,缺乏大胆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足,也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而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体验式、情境式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开展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索,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为深远和广阔的知识资源探索[3]。从而借助教学手段的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上的呼应和共鸣,达成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入。
        例如,在《荷花淀》一课的学习当中,本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妇女与丈夫之间的情感,以及妇女在抗日战争面前所表现出的深明大义的精神品质,歌颂了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保家卫国,不顾自我安危的战士们的大爱之情,也歌颂了妇女们虽然牵挂丈夫但仍旧心怀国家,向往和平的美好品德。在战争年代发生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手段,利用一些歌颂抗日战争中的大爱的影视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片段来体会战争年代在国家安危之下个人的选择,体会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2.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知行合一
        实践性和体验式课堂的构建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实践的方式转化语文知识,更加深入的践行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参与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这些良好的品质与精神正是与人文主义教育不谋而合的[4]。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国学经典传承与诵读活动、传统文学作品新编、情景舞台剧表演等活动将一些人文主义教育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素材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寻根溯源,探索文化的发展,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形式,实现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
结论:
        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丰富文学积累,提升文化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主义教育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娟.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63-64.
[2]谢蓉.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J].成功(教育),2013(06):223.
[3]黄瑞芬.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主义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8(25):97-98.
[4]何佳鸿.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