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玉
山东省兰陵县车辋镇中心小学 277716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阅读后能复述梗概,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染与鼓舞,具有远大的抱负。为此,教师应摒弃以往的重写作、轻阅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其喜爱阅读、享受阅读。同时,应加强对文本细读教学,让学生不仅在初读后把握文章大意,更能在文本细读中感受作者的构思精巧、措辞精准,促进学生汲取文本精华,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借助字词句段篇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既要有理解文章的能力,还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品质。教师应该坚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着眼点出发,提高小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文本细读主要指的是对文章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阅读,但是,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来详细阅读一篇文章,并且许多的学生也无法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完全地理解这个世界文章中的许多的故事与年代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因而无法将故事的场景描绘出来也不理解文章究竟在讲什么。这时教师需要将文章所讲的场景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情节,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细化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的韵味。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对每一句话的阅读要求以PPT课件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根据课件的要求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每一句话的理解来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更为细化,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细化的阅读来加强自己本身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乡下人家》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时,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将乡下人家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对乡下人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教师将这一篇文章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对文章每一个细节所提出的问题投放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这节语文课中的学习任务及目标,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这一篇文章的细节进行一定的理解学习,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对这一篇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二、教师对文本作者的情感进行还原
部分教师对阅读的讲解都是直接对重要句子进行分析,采用的都是一般的分析方法,但是都会有特殊的时候,答案还是不能够偏离文本本身,所有的回答学生都应该在了解文章,并且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才能够进行,而不是直接采用教师教授的那些方式生搬硬套去套句子,那就完全忽视了原文,这样的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直接进行知识性的总结,也不能一味强调在知识技巧上面花心思,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有抓住了主要脉搏,才能够在后面的答题上得心应手。
比如,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讲授的时候,除了第一遍让学生浏览全文,对文章大致有了了解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进行细读,一字一句地朗读、分析,通过这种细致的教学方式,联系上每一句话,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清楚,通过逻辑的梳理,层层的分析,学生会对文章展现出来的情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情景再现,深入思考,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这才能够达到文本细读的要求和目的。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阅读情感
文本细读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到入情入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拓宽学生阅读深度,为学生读透文章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立足实际,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缩短学生与作者、文本间的距离。常见的教学情境有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唤醒学生阅读情感。
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可视化情境,比如给学生播放从电影或者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节选的片段《草船借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诸葛亮巧妙借箭的具体过程。小学生人生阅历浅,思维能力有限,所以,仅仅从文字表面进行阅读,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尤其是草船借箭的过程,也就无法领略诸葛亮的智慧以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在多媒体创设的可视化情境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并掌握草船借箭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内容。又或者,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扮演课本剧。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且通过对文中句子的赏析,揣摩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扮演角色,包括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将各个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接着,教师再组织未扮演的学生对其“演技”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不到位的地方。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又能在唤醒学生阅读情感的基础上拓宽学生阅读深度。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项目,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抓好阅读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迟楠.文本细读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马英梅.在探究中增能力于细微处觅真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9(06):173.
[3]范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