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探析 ——以河套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魏卉甜,王敏,吕锦
[导读] 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

        魏卉甜,王敏,吕锦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
        摘 要: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
求、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的必然举措,是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
革、不断完善学生发展体系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套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对“第二
课堂成绩单”制度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实施,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探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深化共青团改革和全面落实创新型人才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2018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在全国高校中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使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用人单位选人聘任的重要依据。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
(一)制度先行、逐层落实
        作为内蒙古西部一所综合类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河套学院于2018年9月正式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制定了《河套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意见》《河套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依托“到梦空间”APP管理系统(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发)作为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平台。通过平台实现第二课堂活动的线上发布、记录、评价和审核,并最终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学院规定自2018级本专科学生开始,试运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必须修满规定积分方可毕业,且第二课堂成长记录单和第一课堂成绩单一并装入学生档案。
(二)完善组织、明确分工
        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伊始,我院成立了学院、系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三级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团委对应各级团总支,从活动的申报、审核、反馈等步骤形成完整流程,各班级团支部、各系团总支都有负责第二课堂相关事务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将学生的建议与意见进行整理反馈。在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过程中,逐层逐级开展相关操作的培训,明确分工,提升团组织的整体活力。
(三)体系完整、分类科学
        活动分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构成要素,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活动内容,还是在组织形式、活动级别以及学生角色上都更为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学院制定了“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分类、参与方式、活动级别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在活动分类上,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思想成长类、实践实习类、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文体活动类、工作履历类、技能特长类共七大类,实现了对所有活动类型的全覆盖;在参与方式上,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竞赛、讲座、参与活动、专利论文、证书管理、获奖与荣誉、学生干部认证等方面,实现了对所有活动参与方式的全覆盖;在活动级别上,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部落级、系部级、院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共五个级别,实现了对所有活动级别的全覆盖。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经过为期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第一课堂融合程度不高
        第二课堂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两者互动互补、互相促进,是实现学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将课外与课内环节协调统一,形成合力,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第二课堂的活动多侧重于思想成长、文体活动类,在设计活动时,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主体,针对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内容,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与补充的功能,学生未能在活动中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合力推进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学生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学院“到梦空间”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月,全院激活学生总数达10967人,2018级、2019级同学的账号激活使用率已达100%。全院各级团学组织通过“到梦空间”APP发布的活动共978场,活动参与人数为104427人,签到率达98%。然而在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会出现部分学生参与活动主题意识薄弱的问题,如在活动现场打卡后看书、写作业、玩手机;报名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针对性;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种种迹象表明,学生参与活动注重积分多过于活动内容本身,为了获取规定积分被动参加活动,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活动整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截至2020年1月,依据后台数据统计,全院已发布活动结构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全院已发布活动结构占比
        由图1可知,在全院已发布活动中思想成长类活动占比高达37.83%,文体活动类活动占比达28.12%,反映出我院第二课堂聚焦思想引领工作方面有所成效,但也暴露出这两类模块活动的开展比较简单,积分获得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特长类活动占8.59%,实践实习类活动占4.5%,创新创业类活动占1.13%,工作履历类活动占比0.1%,说明上述四类活动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进行项目开发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第二课堂制度实施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教师参与度不高,活动缺乏系统、深入的指导
        通过制度设计与“到梦空间”APP后台系统管理,调动了各级团组织、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但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主体依然是各级团组织,与专任教师、教辅人员有关的活动较少。活动大多由学生发布、组织、完结,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教师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指导,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实现最佳育人实效还有待提高。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进一步发展方向
(一)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
        要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自然过渡,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技能特长、创新创业加以应用,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中,也要多倾向于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不可或缺的教辅资源,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全面化、常态化。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研,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计,提出新想法、新思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加大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展现活动特色,更好的知青年所想,适青年所需,予青年所求。
(三)构建合理的活动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关键,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一系列“二课”活动。根据七大类别合理设计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增加志愿公益、技能特长、实践实习、创新创业活动所占比例,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统筹协调、良性互动。
(四)加强统筹协作、通力配合
        应探索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的选聘、评价、考核、激励制度,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较高业务水平、相对稳定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全过程、全方位对活动进行指导。将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计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并进行评价和考核,不仅可以有效激励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工作,更能向学生强调第二课堂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
        对于进入转型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河套学院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了学院共青团改革,提升了各级团组织的活力,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贡献了积极力量,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肖迎.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与实施探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08).
[2]刘琼.“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构建---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
[3]邵丽华,王鹂.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服务学生发展---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
[4]补维波,洪飞,柯菁芳.普通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践探析---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5]宗宁,王冬梅,鄢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共青团改革---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6]邴浩.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考[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3).
[7]张志增,苏文龙.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