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贵永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摘要:21世纪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所以每一位初中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摈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基于此,对市政工程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探究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与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愈加依赖。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课程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由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性比较强,单靠理论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掌握。但是,由于学生有中考的压力,学校方面应试教育理念相对比较强,信息技术依然被视为副科。
一、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经常容易被忽视,甚至部分班主任在临近大型考试时会占用信息技术课进行复习。有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便以自己的方式结课,没有意识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主课教师会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带着学生玩就可以了,临近考试将信息技术课分给主课教师进行复习,这样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除了信息技术教师没有重视此课程外,甚至还有学生也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首先,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较低,觉得电脑就是用来娱乐的,其他功能对于自己的发展价值较低。其次,初中信息技术基本没有考试,所以学生对日常信息技术学习会产生怠慢心理。
(二)从初中学生的角度来讲
许多初中学生因为接触到与时代相接近的信息技术,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就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当然,这正是信息技术课堂需要的活力,这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然而,许多初中学生在课上主要是以“娱乐”为主,而未真正学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这无疑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新媒体技术在演示过程中的运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示范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教具,或利用新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讲解或确认。例如,通过幻灯片、视频和电脑动画,教师可以展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可以观察微观世界,如集成电路,并且教师还可以展示不容易看到的场景等等。演示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设备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累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的使用,说明的同时进行使用方法的演示能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其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演示的内容、时间和形式必须精心设计,以避免过于正式或缺乏代表性。
(二)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初中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欲望,初中学生只有拥有信心了,才会愿意花精力,花时间。所以,在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始终不能忽视“课堂评价”环节。
有效地课堂评价能够改变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也能为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这样更能够有针对性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的现状,这样有针对性改变学生的现状,从侧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经过调查会发现,这部分学生不是真正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学生的底子薄,不知道如何学习。
(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喜欢视觉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东西。而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具有知识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要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某个主题,努力制作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有关信息技术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明白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除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悬念,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掉足学生的胃口,提高学生的学习期望。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比较强,他们渴望展现自己在智力与反应能力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限时的竞赛活动。比如,五笔输入法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打出需要输入的内容。或者是开展网上绘图比赛,看谁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绘制出最高质量的图画。通过这种方式,挑起学生的竞赛心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信息技术的操作性比较强,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游戏心理,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程序,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与练习中掌握实用技能,这样就避免了信息技术上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就能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
(四)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由浅层次认知逐渐向深层次认知进行转变。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探究能力也会通过学习得到显著提升。开展探究合作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与设问导入等,确保在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当经过课堂导入环节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起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制定合理的组内探究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应当由不同层次学生所组成,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巡逻指导,给予平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更多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并对于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若小组成员遇到无法完成的任务时,组内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合作团队,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秩序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应该将教学贯穿于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以及课堂情境设置。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教学,才能够呈现一个有良好纪律的课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内在教学,如果初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生愿意配合老师,那么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吴嘉玲.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08):21-22.
[2]孟杰,华永兰.主题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算法实例”一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9(11):21-23.
[3]张丽娟.主题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0):123.
[4]王海.让主题式教学激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J].考试周刊,2019(41):30.
[5]洪小惠.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