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张敏
[导读] 最近几年,新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张敏

        武昌区首义路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摘要:最近几年,新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效果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怎样将此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是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小学语文为出发点,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作出相关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是学生扎实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佳阶段。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能够让其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一、通过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新课导入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倘若教师经常以口述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就难以让学生集中精力用于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影音结合的形式导入新课程,就能够为学生创造出生趣的学习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1]。比如,教师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动画短片。在画面中,一只小乌鸦在一个装有一半水的瓶子旁边,它口渴了,非常想喝瓶子里的水,哪位同学知道办法呢?大家想知道小乌鸦用的是什么办法吗?教师通过动画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的把课堂内容导入课堂中,进而顺利的展开教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产物,将微课当作工具,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效串联起来,构建成整体学习系统。在信息技术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微课创建翻转课堂,用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中,课前,教师可将课文重点内容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观看预习,并且把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微课,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讲述,打破学习中疑难。在课后,教师需要监督学生对微课进行反复观看,从而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此外,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倘若没有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可在线去请教老师,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和生活中的场景以及自然风光息息相关。如此课程特点给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创造了必要条件。教师把信息技术当作重要工具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在课堂种呈现学习内容,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比如,教师在讲授《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关于秋天风景的图片。如,金色的麦田,飘下的落叶、农民收割庄稼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再为学生播放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将学生引入情境中。此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更为直观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回忆秋天的场景以及感受,与文章作者表达的秋天作对比,从而更加深入的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


        四、通过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教师可结合教材,运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展开补充和拓展,通过此种方式助力学会形成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系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着教学内容作为主体,将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辅助,以全方位的角度为学生呈现语文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将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此内容之后,教师可在网络上搜集几首同样描写思想之情的古诗,引导学生去作对比。如《乡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让学生体悟诗人各种表达风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中搜集一些诗人李白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如此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古诗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五、自主探究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学工作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就是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探索的精神。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以将知识直接传达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及作出思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学生带来了多种途径去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增强学生语文水平的必要手段,更能够促进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3]。比如教师在讲授《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时,文中对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可是并不具体。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查找这些传统节日有关资料,还包含由来、习俗和古往今来过节的差异等。如此不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还通过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搜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老师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基础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通过信息化技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将自己作为评价主体。且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大体上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此种评价标准单一化、评价主体也单一化,缺乏客观性以及全面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改进了这个问题[4]。比如,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给学生直接打个分数,还有的教师只是写一个“阅”。如此的教学评价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直接的写作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但无法知道怎样进步,这很难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拍成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中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与学生共同去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语法错误以及标点错误等,同时找出其中的亮点,如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如此的教学评价体现出客观性以及全面性,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在给别人作出评价的同时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充分吸取他人的优势,把别人的发光点转变为自己的优势,进而达到最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课堂氛围,适用于快乐教学的理念。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建翻转课堂,开拓教学资源。本文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作出参考。
        参考文献:
[1]温凤仙. 新媒体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10):393-393.
[2]高国华.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小学, 2019, (12):120-120.
[3]何秀英.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3(11):259-260.
[4]王水河. 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3(8):11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