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  陈越[] 郭佳玮
[导读] 古人言“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陈越[] 郭佳玮
        (武昌首义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武汉430065)
        [摘要]:古人言“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做好传授知识的本职工作外,还需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师必须要遵循《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其内核是指教师学习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做到内化于心,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做到外化于行,达到道德模范作用。同时,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社会和高校的要求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本文深入剖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现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加强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对策探究

        一、引言
        道德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能够约束人们在生活中一步一步形成行为道德规范。它与社会、学校、个人紧密相关,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维护和谐关系,同时道德也具有教育、认识、调解功能[1]。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由职业责任、态度、作风等多个因素构成。据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良莠不齐,自身道德素养建设急需加强[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育人的质量和氛围,同时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因此社会各方都应该聚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状况。高校教师应当把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高校教师道德素养现状分析,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对策。旨在加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和道德素养能力,培养高校教师的道德作风,使高校教育步入健康的社会道德正轨。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现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也缺乏相对应的具体举措。同时社会原因也是重要的因素,尽管大部分高校教师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但也存在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悖的情况,导致偏离道德轨道,其中原则性问题也屡屡被打破,更有甚者冲破了底线,违反了法律[3]。因此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良好印象下滑。这些问题不仅对教师的职业道路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还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2.1道德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全面
        我国道德建设相关法规内在核心只是强调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强化,而忽略了如何强化的具体实施过程[4]。从正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职业道德建设有较强的指引性,同时注重加强教师的道德理念思维。
        2.2高校教育体系职业道德建设不足
        在国内高校教育体系中,学校管理体系只是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忽略了教师内在素质的道德建设[5]。这将导致教师只关心自身科研项目和论文成果,而不关心自身的素质建设问题。同时部分教师仅仅认为工作时间就只是上课的时间,因此只重视课堂上的教学工作,课下缺乏对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心理健康问题、日常生活问题等基本的教育和关心。
        2.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对于爱岗敬业的核心精神出现严重缺失的问题。据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教师应有的形象,精神面貌不足。同时在言语态度随意甚至存在不耐烦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照本宣科准备不足,教学知识缺乏和环节设计混乱。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课堂不重视,那么学生也会忽视教师的授课,同时还会形成懒散消极的态度。由于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神圣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虽然教育教学技能达标,但是个人道德修养却没有达到为人师表的标准。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道德修养问题现状,高校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而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通过社会各个层面来加强,同时也需要采取一系列可实施、可操作、可具现的措施来全方位、高质量、由内而外的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1健全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国家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加强贯彻落实,从源头上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使命,加强自觉性和自主性,促进高校教师践行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国家应当创造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7]。国家在宏观上积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教师学习和提升道德素养。同时也应该基于法律法规的强大约束性,制定出全面、完善和缜密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细则。最后国家也要体现强大的执行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可行动性和可具现性。这样才能在源头就避免教师出现道德素养缺失问题,有利于整体高校教育环境的道德素养提升。
        3.2高校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根据现有的道德规范基本要求,编制出贴合高校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的适用文件[8]。高校应当实现以道德理论治校,不能出现因个人要求而出现的特殊情况。同时,高校还要建立专门评价制度,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综合素质进行多角度分析。高校职业规划部门应当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学习计划和培养制度。有效的培养制度可以加强高校教师遵守和学习高校职业道德适用文件,成为有法治思维、有道德情操、有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
        3.4教师自身树立道德修养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知识、成长和尊重。教师应当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去教与学生知识,用高尚的品行人格去使学生成长,用自身的德行和素养教与学生尊重[10]。高等教育法规其中的精神与内涵需要教师时刻去理解和运用,以严格的高标准要求自身的举止行为,树立崇高的道德素养。要不断加强对道德素养的思考和认识。同时高校教师也需要补充道德素质养分,不断强化和提高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学生面前需要立德立行,时刻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
        四、结语
        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不论从社会的大方向还是从高校、学生的角度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社会政府部门应制定出全面、完善和缜密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细则,加强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可行动性和可具现性。高校也应该在工作中、制度上注重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提升高校的道德素养教育水平。高校教师应当在工作中有计划地学习和提升,及时补充道德素质养分,同时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高尚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思想正派,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道德修养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振荣. 论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路径选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何帅, 朱峰. 浅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 [J]. 科教文汇, 2018, 000(021):21-22.
[3]张小枝.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13(002):148-149.
[4]马瑞阳.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分析[J]. 艺术科技, 2019, 032(012):189,203.
[5]张微娜.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53).
[6]覃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402(08):53-54.
[7]崔文全. 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18, 000(011):197-198.
[8]周利华.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16).
[9]陈小倩, 汪占熬.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分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6):14.
[10]田玉清, 慎先萍. 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实践[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