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斌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365000
摘要:初中生物中很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学生在刚接触生物学科时,难免会出现一头雾水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构建模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建模思维以及建模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科学认知体系。本文先阐述构建模型教学的意义,再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现状,最后提出利用生物建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构建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建模;深度学习
引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绘制生活模型对生物知识进行梳理与分析,加深学生理解与印象。生物建模是初中生物建模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多样的构建模型被用应用于初中生物建模中。然而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对建模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够恰当,掌握不够深入,反而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压力与负担,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师在建模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推动对学生有教学意义与价值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一、构建模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物建模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生动的模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物建模是把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简单化。学生在建模后能够体会到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学生积极性也会变高。
(二)有利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
在生物教学中,建模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构建,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建模背景,自主建模或者同组建模,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全方面发展,通过合作还能增进学生的情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建模过程需要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对自己构建的模型有独特的想法。通过建模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遇到的困难
(一)生物建模过多
生物建模的建立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变得简化,很多见识在建模过程中,建模很多的生物模型,让学生学习建模时像套用方式一样套用。但是因为生物建模数量太多导致学生眼花缭乱,无法掌握模仿的精髓与重点,反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系数,无法充分体现生物建模简化复杂知识点的价值。教师对课程重点难点知识没有突出,只是一味使用建模,导致学生无法找到学习的侧重点,在学习时还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二)侧重传授模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生物知识机械化传授给学生,建立生物模型让学生进行套用,这样还是无法培养学生建模思维与能力,教师只单纯为学生传授建模的理论知识,没有对学生独立建模进行深入的指导。学生知识被动进行学习与套用,在这种缺乏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差,无法得到进步。并且,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很差,教师对学生建模思维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教师无法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教师建模缺乏思考过程,说服力低
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生物知识储备量很大,建模经验也很丰富,可以随意建模。
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不齐,生物基础性差的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师的建模本意,无法找到教学中的侧重点。教师的建模缺乏严谨性以及科学性,导致学生对模型理解不够透彻,这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了教师教学水平。
三、初中生物建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策略
(一)提高学生生物建模意识
受传统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只要加强学生基础方面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了,生物建模教学方式会耽误学生学习,浪费学习时间。然而经实践研究表明,生物基础知识教学和生物建模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生物基础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建模教学模式为辅,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生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发挥生物建模的价值,利用图像或者图标描述对象;利用文字进行阐释。生物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变为复杂的生物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这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教师要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生物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行管的概念,掌握重要的学习技能,再专门开展生物建模教学,增强学生生物建模意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建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精准建模
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生物课程中的重难点以及侧重点知识,能够树立生物知识的主次层次,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网络图。建模要合理适当,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理论知识和建模教学有效结合,在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建模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弥补欠缺或者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对建模掌握更加熟练,建立新的建模,常见的生物教学模型有三种,分为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以及物理模型,通过建立特定的模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减轻学生难度系数。
(三)重视建模思维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建模,锻炼学生建模思维与能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提高学生建模的自信心。在课堂中要和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分析学生建模思维,在学生建模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出学生建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四)平易化建模过程
教师在实际的建模教学过程中,要从深入入手,引入建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比如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为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在建模中,学生自动会联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从具体向抽象过度,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通过构建模型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入,在模型构建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自主独立性。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举行全校“‘模型构建法’模型设计比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会进行深入的学习,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模型设计,最终并推广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生物建模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生活化模型的构建,也要关注学生构建模型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将生活建模方式和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建模的学习能力,掌握建模技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促进学生系统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曹爱红.建模思想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渗透应用[J].新教育,2020(20):68-69.
[2]林彩平.浅谈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有效开展[J].知识文库,2016(24):165-166.
[3]刘兴玉,朱晓燕.初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