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坚持,做到四个着力——努力提升高考备考质量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姚继虎
[导读] 高考是学生十年寒窗苦读的落脚点,
        
        姚继虎
        灵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甘肃 灵台 744400

        摘要:高考是学生十年寒窗苦读的落脚点,备受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关注,加强高考备考工作、提高高考备考质量,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近年来,各高中学校在高考备考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益低下、作业落实不力的问题。因此,加强高考备考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提升  高考备考  质量
做好高考备考工作,必须强化四个坚持,做到四个着力:
一、坚持“强化管理,靠实责任”,着力创新备考举措。
        突出“三个到位”。领导层的管理要到位。高三包级领导及各班子成员要坚持深入高三课堂听课、评课、研课,了解高三教学情况,持之一恒地抓高考备考的指导工作。过程管理要到位。要注重高考备考过程的全面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检查,把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提高高考备考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督查引领要到位。学科督查组要潜心研究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准确领会高考改革的新精神,及时搜集整理高考信息,全面掌握高考备考动态,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上指导和引领高考备考工作。
着眼“三个提高”。提高课堂实效。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必须根据大纲,依托教材,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努力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自主命制适合学生学情的试题,加强训练的精准性。要提高“培优补弱”实效,要制定培优补弱计划,实施分层教学,精准施策,要将帮扶目标明确到班、到人,实行盯人战术。
强化“三个核心”。强化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每周定期由班主任召集学情汇报会,了解学情,研究教情,制定措施,均衡发展。强化科任教师核心作用。严把“六关”(备课关、上课关、训练关、检查关、检测关、考核关),全力落实高考备考的各项工作要求。强化备课组和学科首席专家的核心作用。学科指导组和学科专家要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情教情,掌握备考方向,统一目标任务,抓住重点热点,科学指导,统筹学科教学。
二、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支撑”,着力夯实备考基础。
        抓好高考备考的关键环节是做好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在备课上,要依托教材,依据学情,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在上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意识,教学要紧密结合,讲练要紧密结合,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且不可本末倒置;在习题训练上,要力求分层布置作业,使学习处在上游、中游、下游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少做废题、少做重复题,教师要尽可能自主命题、组题,切忌不加选择的使用套题、使用资料。在辅导上,要尽可能地做到一对一、面对面,有啥问题,就当面解决啥问题;在“培优补弱”上,要制定个性化培养补弱方案,将目标落实到具体人,将问题解决到具体点上,对优等生要实施“单果培育”,对临界生要加强个性化辅导,对特长生抓好文化课补弱和专业课辅导,努力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有提高。
三、坚持“精准定位,科学备考”,着力增强备考实效。
        要围绕提高备考质量这一中心,针对高考目标强化备考管理,要全面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课堂教学要把握“度、量、质、效”的关系,落实“低起点、打基础、抓课本、重素养、练技能”的教学要求,要着力解决“讲、学、练、评”之间的矛盾,讲要到位、学要快乐、练要有效、评要恰当。要强化生本意识,落实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地学习,课堂教学一定要且忌一讲到底,要留足学生自学、练习、反思的时间,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要强化问题意识,学科教研组要对高三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评估,通过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措施,研究课堂教学的讲授、设计、方法选择和时间安排,使教师在授课中把重难点、易错易混点讲清楚、讲透彻。
四、坚持“优配资源,融合联动”,着力凝聚备考合力。
        强化“四种精神”。即“敬业精神”、“探索精神”、“园丁精神”、“拼搏精神”。通过不间断的师德教育,着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组织高三科任教师外学内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给高中教师配发近三年高考真题,引导教师进行对比研究,把握命题趋势,增强备考实效,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提高。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同学科的集体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潜能,将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有机结合,使高考备考的学科特点、备考计划既有个性,又有统一性。
注重统筹兼顾,构筑高考备考基础。把高中三年的时间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第一学期要学会适应,第二学期有养成、形成规律;第三学期要有突破,第四学期要稳步发展,第五学期要步步为营,第六学期要加速冲刺。要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引领老师们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促进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通盘考虑,强化学段融通,贯通初中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教学和高考备考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适应性训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很快适应高中教学、高三教学,突出解决高二高一教学的软肋,
结论:
高考备考重管理、重研究、重方法,学校班子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要齐抓共管,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指导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重视培优补弱和临界生的推进工作。教学过程要“严、谨、细、实”,切忌好高骛远,教学贴合学生的学情,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一年高考三年抓,强化学段融通、年级融通、学科融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