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宁竹芳
[导读] 将德育思想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
        宁竹芳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关中心校南阳小学  043200
        摘要:将德育思想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思想;实践策略
引言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渗透和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和革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了德育教育,逐渐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深究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语文教学分为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除了要预先准备一些课本必须掌握的字、词和句子,还可以依据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些具有德育思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课文,并向家长了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回答问题“如果小时候的你,没有水吃,你会怎么办?”“现在的你,有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困境?”通过设计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领会过去生活的艰难和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钦佩革命军人和国家领袖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对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借此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科学开展德育教育方法,创造更多德育教育机会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观察模式的学习方法往往比说教模式的教学方法更有效果,尤其是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若能在这一关键时期激发学生的自主观察与分析思维,将对学生良好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了能够保证德育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德育机会,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选择创造更多德育机会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包含着不同的德育价值,因而教师要善于从多种教学模式中强化德育价值。第二,选择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德育工作核心,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时,要将自由、平等、富强、民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渗透至课堂中去。如在班干部的评选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讲竞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能够胜任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三、做好课内外德育教育衔接,扩展语文学科德育价值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人文性和丰富性,在教育中能够充分连接学生的生活元素,因而能更容易结合学生的生活元素开展德育工作。在扩展语文学科德育价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将课内与课外看作一体。教师在将课内知识点进行延伸的过程中,不能将课内的内容与课外延伸的知识分割,要时刻保证一体化的教学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第二,优化设计。在语文知识中融入德育工作并不是另起炉灶,教师要注意不能将语文学科与思想品德课程过度融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与德育进行联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学生在语文德育中承担过大的学习压力。第三,争取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德育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一人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家长、社会的支持,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德育工作需要扩大内容涉及面,如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唯有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第四,优化德育实践工作。德育实践对德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注重对德育实践的合理实施,具体可从作业设计和师生交流两方面推进。在作业设计方面需要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知识进行德育内容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也能够从中有德育收获。在师生交流方面的完善则需要教师多多观察,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德育管理。
四、反思教师的角色,明确德育引导方向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对未知的德育知识进行探索,合理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否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综合教学效果。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读课文为例,教师在进行引导时,需要从题目入手,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究,通过在文中寻找答案的方式来带着问题阅读,而找到答案时可以用笔在圈中画出来,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可做上记号,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将自己感悟到的答案,在课堂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能够完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教学目的。最后如果学生在文中无法找到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的方式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也可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感知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爱国的热情,为今后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打下基础。
五、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且富有立体感,语文老师应该对人物的形象做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又能从文本中感悟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文时,笔者提醒学生,要善于抓住老班长的三次“笑”感悟老班长高尚的忠于革命、无私奉献和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一次的笑是作者发现了老班长压根儿就没有吃鱼后,好不容易钓了一条小猫鱼,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第二次的笑是老班长发现我们三人都不吃鱼,老班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第三次的笑是发生在老班长看到我们将鱼汤喝完,他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抓住了这三次的笑,也就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崇高形象。让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革命的艰难和现代富裕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要懂得忆苦思甜,懂得感恩,学会奉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德育的综合价值,教师需要将引导教学和教师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尽可能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江家财.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47-349.
[2]赖春香.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96-398.
[3]叶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77-779.
[4]张元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措施[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69-670.
[5]徐娜.立智立德,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708-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