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
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长坡中心学校 广东 茂名 52524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发展。其中,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文章从情境教学法出发,分析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创造情境来开展教学。情境教学法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或有感悟的场景,建构对新知识或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法打破了过去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等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学习。用来创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戏、图片、视频、演绎、实地勘察、实物观察等都可以用来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环节科学选择。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一大特色,它能够将静态、枯燥的文本等内容,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教师在教学拼音韵母“e”的时候,对于年纪小且是初次接触拼音的小学生而言,这样一个拼音韵母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字符,教师直接进行讲解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借助鹅的图片,创造“一只鹅在发出e的声音”的情境,学生虽然对“e”这个韵母并不熟悉,但对于动物鹅却多少有一定的印象,因此通过创造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够深入。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要想真正提升阅读能力,深入对文本的阅读,学生必须要透过文本的表层意思,深入文本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但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制约,无法完全领会阅读中的深层内涵。而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将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直观的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情境教学法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在座位上根据课本与板书,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乏互动的课堂模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而情境教学法是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创设情境,这种方式遵循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适应了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为了创设情境,学生需要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展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阅历与身心特征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社会阅历有限,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涉及的内容较广泛,这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必须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搭建桥梁,更好地利用熟悉的情境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尽可能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创设情境,或者创设的情境能足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文《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假如以种植花生的过程为契机,为学生创造情境开展教学导入,但如果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城市的孩子,小学生对种植花生缺少社会体验,对于教师创设的陌生情境难以产生共鸣,这样创设的情境是不成功的。
(二)情境创设的方式要丰富多彩
此外情境创设的方法要足够丰富多彩,小学语文课文文本涉及的题材较多,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既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也要尽可能遵循丰富多彩的原则。在情境教学法中,能够用来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法,这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开展游戏互动来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极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某些环节,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比较适用,比如小说、戏剧、诗歌等题材的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等。此外,问题情境教学法也是情境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予以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以小学人教版课本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从不同教学环节出发,对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运用予以探究。
(一)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预习阶段抓得好,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内容,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是让学生自行开展预习,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往往只是随意阅读一遍课文,便草草完成预习环节,这样的预习成效较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开展预习工作。教师先发放一张导学案,在上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是否去过北京,对北京有怎样的印象?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请和小组成员分享春节的故事。”教师让小组分组开展学习,共同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和练习。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预习环节,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对导学案的问题进行讨论,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提前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
(二)课堂导入环节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打造情境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视频、音频功能,给学生播放一则春节氛围的视频,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演绎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一家人,演绎在春节时节一家人会出现的场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以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出北京的春节,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探究欲望。教师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导入,引出课文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主题。
(三)课后巩固复习环节
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以游戏情境教学法的形式开展对本堂课的复习环节。《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复习重点主要是字词、阅读等内容,教师在课后巩固复习环节,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小游戏,让学生进行复习。如在复习字词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设置一款字词连连看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对字词进行巩固和复习。而在对文章大意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通过创设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有效的复习巩固工作。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了适应素质教育与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情境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与学生身心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接受、消化语文知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妥善设计和选择,同时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阅历和认知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张立权.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0(11):120.
[2]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