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芳
广东省博罗县博罗中学中洲实验学校 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课程内容层次分明、主次突出地展现出来,还能够借助互相隶属关系等展现关键词、图像信息等,使学生对思维导图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那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呢?在此,笔者仅从自身出发来谈谈一些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思维导图由简单直观的图形、结构、色彩、关键词、符号等元素组成,在小学语文写作与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写作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们进行创造和学习,开发较为先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们逐渐开始关注学生们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思维导图的出现能够通过图文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写作思维,以图形的方式构建出自身的写作思路,描绘写作框架,从而更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写作练习。思维导图能够将逻辑思维通过图画表现出来,是小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写作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呈现的作用
1.1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认知基础,但是对自己的思维运用还不够完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再加上现阶段很多网络媒体设备已经完全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导致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应当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动分成几个小组,将文章知识点结构图用画像的形式描述出来,如果内容较为复杂,并且内容需要的信息含量较大,就需要每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将小组意见融合汇总,只有通过小组之间学员的有效合作,才能完整地把知识点结构图整理出来,进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思考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
整合思维是人脑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提取,在思维形成过程中,对其提取的信息进行分类集合的过程。在思维导图中,整合能力体现在中心关键词的提取和总结上。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盲人摸象》中,几个盲人分别通过触摸大象的鼻子、耳朵、尾巴等部分,得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并因此争论不休。如他们中有人将这些描述加以整合,虽然不全面,但也可大致还原大象的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合思维运用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提取盲人各自的观点加以分类集合,最后描述出大象的本来面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知识点,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
1.3建立系统知识框架
建立知识框架是通过梳理各个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完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知识内化效率,确保其可以灵活运用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是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知识框架的重要工具。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阅读、记忆、思维等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此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化散为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对课程知识要点的解读,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一单元、一册书或一学期的知识内容、关键信息等生动、形象且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在思维导图的系统展示中,熟练掌握课程知识重点、难点以及知识脉络等,从而在综合把握课程知识要点及其关联时更好地构建起完整、完善的知识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解读。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共涉及《纸的发明》《赵州桥》以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文章。在学习该单元后,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线索构建该单元的思维导图,从而将这些零散的文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使之以整体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如此一来,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对单元课程内容及其知识要点等进行更加系统的了解与分析,还能使他们在系统化的复习中有效锻炼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全面兼顾、重点突出。
2.2内容结构化,明确写作思路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结构内容进行相应的构建和学习,通过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结构,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书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将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大致描绘出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填充,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的创作,先确定结构,然后大致填写内容梗概,最后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盲目创作,无法控制字数限制、内容面积等,有助于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能力。
2.3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首先对文章思路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而分析文章主要内容,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完成语文文本教学,但是思维模式存在单一性,根据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性,这种方式显得有些落后,无法全面地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在文章学习中也无法对文章主要知识点形成长久记忆,因此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习成绩无法快速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具体需求做出详细了解,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文章内容记忆进行强化,进而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接受知识能力,创新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语文课前预习、阅读、写作、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整合能力以及系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春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9):23.
[2]张海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30.
[3]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