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 成就好孩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刘少花
[导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刘少花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凤凰路小学 25030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家庭教育的阐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湾,父母是其最好的引路人。
        一、父亲有格局,给孩子涂好阳光的底色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甚至有人说:“一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父亲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席的角色,他能用独有的魅力给予孩子无可替代的爱和影响。
        1.做孩子生活的“必需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管父亲在事业上有多大成就,抑或背负着多大的生活压力,在孩子的心里都无可替代。男孩会把父亲看成是将来发展自己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模型”。女孩会从观察中了解到男人应该如何对待家庭、对待家人,甚至成为她成人后择偶的“标尺”。
        2.做孩子成长的“合伙人”。演员孙俪曾发微博吐槽:“为了和孩子们玩真人版植物大战僵尸,邓超竟拿她的泡脚桶当道具,让孩子用毛绒玩具当“子弹”袭击他,扔得家里到处都是。屋顶的灯在晃,还有他们玩儿高兴了的尖叫。”孩童时,有个愿意陪自己“疯玩儿”的爸爸,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懂得尊重成长规律,顺应爱玩的自然天性,走进单纯的童心世界,开心大闹,放声大笑,保持儿童最真实的样子。
        3.做孩子成长的“好园丁”。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亦如每个孩子,与生俱来有其独特的生命气质。好父亲要像高级园丁一样,懂得静待花开,学会认可与欣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同时,又不放任自流。在孩子生命蜕变的每一个关键驿站,好父亲都在“供给营养”、“修整枝干”,不做决定,不加束缚,只告诉孩子:“关于这件事,我的建议……”。
        4.做孩子成功的“发动机”。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福建一名5岁的小男孩,受爸爸影响喜欢上了拍摄。儿子常常指挥爸爸按要求做动作并抓拍,爸爸也总是耐心地解读完意图后顺从地照做。爸爸不仅交给他摄影和修图技术,还乐此不疲地鼓励指导。很快,儿子拍出来的照片一点都不输专业摄影师。被孩子崇拜的爸爸不少见,但甘为孩子的梦想弯腰的爸爸是难能可贵的。他们能用智慧与情感,为孩子的未来赋能。
        二、母亲有智慧,为孩子植入幸福的基因
        奥地利一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这并不是虚言,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1.对孩子言而有信。“这个周末,带你去动物园玩”,“等你考了100分,就给你买个新手机。”……生活中,我们会对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却有各种理由不去兑现承诺。但其实,对于妈妈承诺过的事情,孩子是个有心的收藏家。如果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会在孩子面前失去信任,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即便是很小的孩子,我们也要重视与他的约定,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无法兑现承诺,要向孩子说明原因,获得孩子的理解。这样,孩子会明白遵守诺言的重要性,成长为诚实守信的人。
        2.对孩子爱而有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爱与“规矩”的平衡。爱孩子是每个母亲的天性,但更加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例如孩子某一天随手往窗外扔东西,砸坏了邻居停在楼下的车,妈妈应该如何处理?—首先,应该让这个孩子去和邻居道歉,这是“立规矩”。但是,父母是否应该陪同他去?应该陪同,因为孩子犯了错误,现在要去道歉,在心理上是害怕无助的,父母应该予以支持,并且首先开口向邻居致歉:是我们没有看好孩子……这是“爱”的体现。然后,父母应该回家和孩子商量赔偿,并且让孩子把赔偿的钱送给邻居,这是“做规矩”。但是,父母是否应该陪同他去?应该陪同,因为孩子在心理上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但这一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开口,而自己只需在场。最后,隔一段时间之后,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再去询问一次,关心邻居的车修好了没有,并再次致歉,这是“做规矩”。但是,父母是否应该陪同他去?应该不再陪同,因为通过前两次的沟通,孩子应该要培养出自己独立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一次的独自登门,是给孩子一个锻炼责任感的机会。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
        3.对孩子温柔平和。面对调皮捣蛋、不听管教的孩子,妈妈们往往会着急上火,情绪失控发脾气。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讲述了一只小企鹅在面对妈妈发火时,吓得魂飞魄散的情绪变化。最后,妈妈找到了小企鹅,把它丢失的部位重新缝好,但却怎么也无法弥补它受伤的心灵。一个情绪消极、经常失控的妈妈,会让孩子担惊受怕、唯唯诺诺,对生活缺乏安全感,容易走极端;而一个鲜少抱怨、发脾气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乐观积极,耐挫力强。爱孩子就请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妈妈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4.对孩子以身示范。什么样的女人最能让自己和家人感觉幸福?那一定是懂得打扮、热爱生活的女人。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妈妈越时髦,孩子越自信。”有一位妈妈,多年来一直坚持跑步,用心打扮自己,年近50岁了,却有着少女般的美好身材和妩媚笑容。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孩子优秀,她活成了所有女人羡慕的样子。一个会打扮、有审美、懂生活的妈妈,拥有乐观自信的心态,抱怨少,欢笑多,在孩子眼里充满魅力,会给家庭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孩子会以这样的妈妈为荣,并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成长为一个自信、阳光、会生活的人。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中。作为父母,请从现在起,改变观念,身体力行,让好的家教成为孩子人生真正的不动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