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夏春
[导读] 现阶段,国家大力弘扬和倡导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工作的理念精神,这与中职思政课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相互匹配,因此,应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教学中,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
        夏春
        武汉市财贸学校430000
        摘要:现阶段,国家大力弘扬和倡导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工作的理念精神,这与中职思政课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相互匹配,因此,应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教学中,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所以本文就如何将中职思政课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来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教育;工匠精神
前言: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文化理念,精神文化内涵主要体现是不断推进追求卓越的专业技术创新、精益求精的专业生产工艺品质和始终坚持提供用户至上的企业优质服务,是各地和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精神。古人言:"玉不琢,不成器。"可以完美的将工匠精神阐释出来,那么如何将传统工匠职业精神充分融入到中职院校的思政政治教学中,再从这一基础上对在校学生自身进行传统工匠职业精神的修养培育呢?首先要明确中职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再就是探索中职思政课实践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中职思政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不断加快,制造业已经成为当代我国在推进经济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当前我国对于现代制造业最新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仍然是对传统制造业技术进行二次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升级。工匠精神可以促进我国从传统制造业技术大国快速转型为现代制造业技术强国,所以需要对制造技术的升级要求更加严格。而提高中职职业院校中培养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质量是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快速转型的一个决定性考量因素,在我国中职院校教育的专业教学中需要融入中国工匠精神,要从对中职学生的首要培养目标入手,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我国中职院校教育的首要培养目标,从而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制造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我国社会各界提供优秀技术型专业人才,促进当代我国的工业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不仅仅要注重人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人的职业道德思想素养社会地位也有较高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思政课实践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建设融合性教学模式
        中职职业教育的思政职业性质也决定了一所中职教育院校的开设思政课不仅必须要注重讲授思政理论更必须要将中职学生的思想职业道德思想素养扎实培育起来作为它的核心教育要义。中职的新型思政课课堂教学要以经典教材为教学基础,并通过进行必要的教学扩展将弘扬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具体到新型思想行政课课堂教学的具体相关知识内容之中,并通过结合相关教学案例进行有较具针对性的分析开展新型思政课堂的教学指导工作。例如,在联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工匠职业道德这个主要教学内容时,思政课教师往往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专业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在车械机制工程专业教师可以联合讲授宁允展、在汽车焊接机械专业教师可以联合讲授高凤林、电气专业教师可以联合讲授王进等,让工匠精神通过学习思政课这个教学活动走进到广大学生们的学习、实习之中,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地从中感悟、体会、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平心静气、踏实勤奋的工匠精神。


(二)营造融入"工匠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环境
        中华优秀民族传统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蕴涵内容的丰富,传统工业文化中必然蕴含着浓郁的中国工匠创造精神。中职院校传统思政政治教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教育可以以弘扬传统思想文化为主要突破点,通过加强传统思想文化教育感悟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思想专业文化素养。教育教学环境改善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建设进步的一个基础性重要条件,中职院校教师应充分结合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改进,引导广大学生在这一良好氛围内能感受到学校工匠为本精神的良好熏陶。为了能够让在校学生们身处于良好的中国工匠战士精神与思政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的氛围,学校教师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开展宣传中国工匠精神文化内涵与认识时代前进意义,采用发放校园宣传广播和学校宣传栏的两种方式集中开展宣传。通过学校设立官方微信以及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公开发布各类相关教育文章,学生们在观看相关内容后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强烈影响,从而可以起到良好宣传教育效果。(2)积极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在竞赛中发挥创造性表现,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3)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讲座,为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传授工匠精神知识。
(三)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第三就是要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学生自身工匠文化精神的逐渐形成,单纯只是依靠德育教学老师讲授的德育方式往往不够,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校企合作联合教学方式,营造良好学校工匠敬业精神教育氛围,这种联合方式无疑是当前培养广大学生学习形成良好工匠敬业精神的重要教育方式。当外国学生能够进入了解到中国企业中,就等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感受中国企业道德文化,认识并感到提中职业道德素养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在我们思政的课堂中,也希望可以通过邀请一些行业优秀人才,到各家企业中为广大学生量身进行专题演讲,强化广大学生对企业工匠匠人精神的深刻认识与整体理解,在我们构建的一个工匠匠人精神学习氛围中,学生有机会通过自主学习规范自身学习行为,不断努力追求这是工匠匠人精神在自身的完美体现。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中职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对中职高素质学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不断提升中职人才综合竞争力和实力,中职职业院校认为有必要将理想思政政治教育与优秀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相有机结合,培养培育出更多的能拥有优秀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作为高校思政类的教育从业人员,需进一步探索寻找二者有机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丽.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170-171.
[2]刘玉峰.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J].学周刊,2021(02):17-18.
[3]曹统.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7):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