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张健
[导读] 本文即从教师从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引入和讲解,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几个方便入手,分析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张健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安东小学   537725
        摘要:现今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我国的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对小学数学课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在现有的教育环境的背景下这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老师应该从多方面、全方位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构建有效的课堂效率。本文即从教师从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引入和讲解,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几个方便入手,分析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近些年来的不断推进与推广,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经历了漫长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探索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在新的教学授课方式下,通过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难点,培养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本文即根据对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并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难点相互结合,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总结,旨在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来构建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有序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做好课前准备,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现有的新课改的教育大环境下,小学的数学教材相对过去的编排来讲更为的开放与活泼,更多的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与培养,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的强调数学知识的培养与练习。加之目前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充满趣味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推进课堂的进行,这些都要求数学老师们对上课将要进行讲解的课程内容有着充分的理解和准备。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老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在进行课堂引入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堂课将要讲授的知识点之后,有选择、有目标的采取与课堂相互关联较为密切的课堂情景引入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或者在课堂刚开始时,先选取身边的案例作为课堂引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再一步步逐渐与课堂上要讲述的知识点靠近,顺利导入课堂的教学知识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注意氛围营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较为活跃,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先天性的性格特点,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学习气氛的营造,让每个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数学课程上。

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课的内容讲述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来稍加引导,将数学课程与学生们日常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事情相结合起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再对学生们积极进行鼓励,及时的给与表扬,创造积极、轻松、预约的数学课堂。老师们还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上的小竞赛,激发起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新的知识,形成班级内或者课堂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被带动起来,为接下来的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基础,可以更为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加强问题引导,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的是,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也明显的呈现出知识逻辑上的次序行与组织性,即任何一个单元、任何一个课程都是包含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的,单独的拿出来都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周围的知识点进行联想与发散思维,依旧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数学课程的这种知识特性,十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发散与引导。因此,倘若将这以特性利用在数学课堂上时,可以先根据学习对象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利用生活中的小事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点来创建应用题,用来引出最基本的教学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再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自己独立思考,根基本堂课的学习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试着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断向更深一层的知识点迈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时刻给与学生鼓励和支持,在必要的时候给与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解决,培养学生热爱思考、愿意思考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发散的数学思维。
四、实施分层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构建
        数学虽然是一门充满理性与逻辑的学科,但它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确保知识的充分掌握,因此,课后适量的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后根据学生们当天在课堂上的表现程度,来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根据当天所学的内容适当的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来起到趁热打铁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在布置佳通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们所掌握的课堂内容来有侧重点的进行习题的练习,要明白作为一门充满逻辑与规律的课程,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试图利用大量的练习来进行知识的巩固,而应该将当天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分层次的布置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循序渐进的按照课堂讲授知识的顺序来进行作业的练习,有重点、有规律,逐步的完善课堂知识构建,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之后,老师也可以有选择的布置少量的拔高性练习,以此来充分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的发散与练习。
        数学是现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学也不仅仅是一门应试教育下的学科,它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新课改后的教育环境也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也是对学生们思维的启发,以便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党治田.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8-229.
[2]肖群慧.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谈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19(36):68.
[3]崔琳琳.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