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广西河池547402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理念,对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从一开始就渗透红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尊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文化;渗透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的真谛。红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后的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以贡献党和国家先进性和事迹为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许多关于红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的优秀文章,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毛主席在花山》等,这些文章就是小学语文开展红色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比较,研究表明,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素质教育的失衡,可以从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目标、创新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在渗透红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教育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但通过各种革命先辈的先进事例,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革命,感受和接受红色教育,弘扬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环境是一种具有变革力量的潜在教育力量。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作为潜在的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将红色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例如,学校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演奏革命歌曲,举办红歌竞赛等,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张贴革命人物画像,定期组织学生在红色教育氛围下进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小学生的思想感情会自然受到影响和感染,红色教育的价值会更容易实现。
(二)以语文教材为主体,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红色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挖掘和整合其中的红色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渗透红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小学生的个性。首先,教材的分类、整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题材、风格或表达技巧进行分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教育条款也不例外。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语文教学为基础的红色教育,并取得相应的效果,教师必须找准切入点,整合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诗歌红色教育文章、散文红色教育文章等,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思想感情。其次,扩大教材内容的范围。革命时代离我们很远。很多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仅仅依靠语言来理解其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生存体验和感官,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情境,更好地实现红色教育的价值。
(三)多途径延伸红色教育,让学生身体力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红色精神。课堂教学不是红色教育的唯一途径,与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身体验来得深刻。因此,教师应根据红色教育的需要,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红色革命基地。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实践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革命故事和诗歌朗诵。故事和诗歌猛击采取比赛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红色的故事,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革命故事和诗歌朗诵,学生通过游戏前的准备,可以在别人面前现场展示图形,同时,为演讲者,也是一个革命英雄主义者,红色精神的完美方式。利用课外阅读进行红色教育。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与红色教育有关的文章或短篇小说,或者与家长合作指导学生阅读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文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价值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祖国的花朵。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红色教育资源,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他们从小就深深地怀有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格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结束语:
红色教育蕴含着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不竭源泉。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红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以语文教材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拓展红色教育的渠道,使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汪丽娜. 关于农村中学红色经典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教育, 2019(12).
[2]王永,李侃. 红色文化资源在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研究[J]. 现代教育论坛, 2019, 002(006):P.54-56.
[3]卢燕丹,蒋凌昊. 红色文化传播现状的影响因素与策略浅析[J]. 传播力研究, 2018, v.2;No.026(14):2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