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慧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 浙江省衢州市 324022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广泛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语文老师们的重视,她不仅能提高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认字水平,还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本,对提升整体语文小学低阶段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业,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相关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低端教学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阅读者。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学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重点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能力,这将影响他接下来几年的语文学习和作文水平以及各方面能力。那么如何带领一年级孩子开展课外阅读,笔者将这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以趣引读
培养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是引导他们发现读书乐趣的最佳途径。一年级的小朋友有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小学,认识一些汉字之后,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如果我们因势利导,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一旦读书变成了自觉的要求、爱好和乐趣,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课外阅读活动是有系统的,并非只有阅书一种。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周起,我开始在班里安排了“好故事大家听”的活动,每天两则。最早是利用多媒体听课文的录音,既有趣,又能让学生对全册的教材有个初步理解,在教学新课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之后我利用午休课开始讲童话故事,连续讲了两个星期。每次在讲故事之前,孩子们总会说:“老师,短的讲三个,长的讲两个吧。”或者“老师,今天的故事讲长一点的。”在听的时候,他们总是伸长脖子,眼睛紧盯你,为故事中的人物鼓掌、叹息、高兴、难过、愤怒。在第三个星期,我在讲《松鼠和灰兔》时,忽然停了下来,孩子们叫起来:“老师,这之后他们到底怎么分出胜负的呢?”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这个故事,对他们说:“答案在这里呢,想知道的话,自己看吧。”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读了起。之后我又将从图书室借来的一批拼音读物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老师将这些故事书放在教室的图书角,欢迎大家随时借阅。
对听故事的热爱,激发了我班小朋友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他们会自觉地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有时还把自己看到的、记忆下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我也会趁机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并给他们加封上“故事能手”,乐得他们更积极地去阅读。
二、交流方法,以法助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但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质量,那么想通过课内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及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在整个一年级阶段,我与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主要针对二类读物:一是儿童诗和儿歌,二是童话、寓言、故事。选择这两类,其原因是这两类读物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同时,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我以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读读童谣和儿歌》为读本,告诉孩子们这这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进行想象和联想,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儿歌,还可以把它背下来。在阅读童话、寓言时,告诉他们要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关注和他们有关的事件,读完后试着把故事讲给他人听听。
我也会带领着他们进行长篇故事的阅读。如在阅读《西游记》这本拼音作品时,要求学生用“浏览性择读”的方法,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了解故事的梗概,能说说自己读后感受即可。在阅读整本书的同时,我又向学生介绍一般的读书程序:明白基本的书籍写作、编辑、出版常识,并告诉学生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假期中,我请每位学生家长带孩子到文具店买了自己喜欢的本子,取了自己喜欢的名字,用它来记下假期阅读中刚认识的字、刚理解的字词句、优美的词句、经典的格言、警句,以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收获。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运用这些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似乎也得心应手,因此阅读的情绪也日益高涨起来。经过努力,课标中的阅读要求基本完成,甚至还能超额完成。
三、开展合作,以情带读
一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或阅读没有耐心,匆匆翻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具体表现为:认字与识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熟读时增字与减字;阅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因此在阅读时让他们“寻伴而行”,不仅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而且相互间也能切磋、帮助、取长补短,这样阅读效率就会提高。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生生合作。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与他们共读不同的读物: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就与他们一起阅读简单、浅析的文章,并适时地进行指导、帮助,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任务;对于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教师就与他们共同阅读美德方面的书籍,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一次洗礼。在共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着孩子进行交流,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说出来。
除了师生合作,还可以进行“亲子合作”。让学生将今天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或与父母一起阅读故事,然后将他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为开展好亲子阅读,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共同阅读方法,向他们提出要求,使他们更明白该如何加入到孩子们的阅读中去。
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生生合作也是不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全班学生分成2人小组,2位学生同时看一本书,这样双方在阅读时能保持一致的速度,对字词的障碍能一起清扫,不会有学生跳读、漏读或错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合作,同伴好的学习方法能在无意当中被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生生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交流或观念上的小争论,这些交流和争论,也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并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四、展现成功,以赏促读
孩子特别需要成功的体验,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之源,也是他的信心之基。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后,为了让学生更喜欢课外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成功的舞台,欣赏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如举行“挑战金话筒”,让学生参加班级儿歌诵读比赛,展现自我,挑战自我,挑战他人,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进行“阅读本”展示、交流、评选,取长补短,督促自己将字写端正,本子理整齐,平时多阅读;开展“亲子课本剧表演”,将家长们请进学校,赛赛各自家庭与孩子一起准备的课本剧,并从中评选出相应的奖项,以此来激发家长们陪孩子阅读的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阅读型的家庭”中成长。有时拍下孩子阅读的照片、阅读记录本,制作成美篇,发微信群共赏;有时让家长拍下孩子在家阅读的视频并上传,让大家相互学习,也相互欣赏。
结语
部编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册的“快乐读书吧”,从引导孩子读哪一类型的书到推荐孩子必读哪些书目的书,无不说明课外阅读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无数个例证明,有良好阅读技能的孩子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往往超越同年级的同学,也往往能经得起人生的考验。我们希望,从孩子们入学的那天起,便能开始阅读,走进阅读,爱上阅读,热忠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参考资料
[1]王国辅.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J].学周刊,2021(02):63-64.
[2]孔芳萍.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34):91-92.
[3]冯慧.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识字与写字"教学[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李寒.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210-211.
【作者简介】姓名:吴静慧 ,1979年0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学历或者职称:一级教师,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