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含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 312000
一、引言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要把握时代脉搏,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则主要通过习题分析和讲解来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多教师在新课讲授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练习课以怎样的形式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就成了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吸收和借鉴新课程研究的成果和教法基础上,对于怎样上好练习课做了几次大胆尝试,采用娱乐竞赛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准备了24道选择题,按课堂要求进行分组制作好课件,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将其中二年级期中考试复习的练习课过程进行一下剖析。
二、过程展示
[竞赛名称]:疯狂大比拼 [开卷练习]
[主持人兼计分员]:教师
[竞赛规则]:
1.学生分为红、黄、蓝三队,按座位划分。2.每队最终成绩为各成员成绩。
3.每次答题都有时间限制,超时部分成绩不计入成绩。4.竞赛时保持纪律和课堂秩序,根据表现,评出精神文明队,给予附加分奖励。5.竞赛共有四轮
第一轮:八仙过海
每队选手都有三次答题机会,要求每队2分钟内完成审题和讨论给出统一正确答案,加以适当合理解释。队内每位选手都可作答,每位选手都可补充解释。若一致答案错误,则不得分,解释不当只得一分。每题难度适宜,满分2分。
第二轮:沙场点兵
由主持人随机抽出每队一位选手,回答一道题,回答正确则得分。其他同学不允许提醒,否则作扣分处理。
第三轮:毛遂自荐
一共有6道题供学生抢答,每题2分,最先起立队员获得答题权,抢答正确者可分数计入本队,答错将扣除相应分数。
第四轮:冒险之旅
风险答题。每队都有一次机会抽取题目,题目由A、B、C三等组成,得分分别为2、3、4分,分数越高,难度越大,回答错误则扣除相应分数。
[竞赛片段] 每一轮选取典型片断如下
[片段1]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红队队员甲:正确答案应为C。“天灾不由人”是规律,“抗灾不由天”是主观能动性。
主持人:解释不充分。
红队队员乙:“天灾不由人”说明规律的客观性,“抗灾不由天”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战胜自然,抵抗自然灾害;
红队队员丙:我补充一下我方观点,这两句话充分表明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而且更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持人:回答完全正确,红队加2分!
[片段2]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它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两只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找到奶酪后,老鼠们说他们是拚了命才找到的,小矮人们说他们是靠智慧找到的。
从哲学上看,他们的共同点是
A.他们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B.说明理性认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C.反映了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的
D.表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黄队队员:我们认为正确答案应该为B。因为老鼠是动物,只能形成感性认识,不能形成理性认识,只有人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所以这里应该选B。
主持人:你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出现了错误。
黄队队员乙:请问主持人,我可以补充吗?
主持人:可以,在允许时间内,都有机会对答案进行更改和补充。
黄队队员乙:谢谢主持人。我认为应该选D,因为小老鼠的是感性认识,小矮人的是理性认识,他们都是找到奶酪是一种实践,他们都通过实践检验了认识,所以应该选D。
主持人:时间到!黄队队员答案错误,正确答案应为A。本题需要注意小老鼠在小说中已经拟人化,“小老鼠的拼命找”是“做”的过程,“小矮人运用智慧”是想的过程,而“想”和“做”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两个重要表现。还有此题问题是他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所以前面位同学除了基本知识掌握有误之外,还没有认真仔细审题。
第一轮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结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队得分情况。红队6分,黄队4分,蓝队6分。下面我们进入第二轮沙场点兵!
三、总结反思
这堂练习课模拟了央视“幸运52”和“非常6+1”娱乐节目的形式,以竞赛的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而进行了的一次创新和大胆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讲授和学习与游戏、竞赛、娱乐相结合,将娱乐寓于学习,将学习化为娱乐,以全新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生课下告诉我说,以前听课总是走神,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不清晰,这次练习使他一直很兴奋的置身其中,通过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讲解对很多遗漏知识点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也暴露了很多知识漏洞,这样的练习课上一天也不会累不会烦。
这种竞赛式练习课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够更有效的将教师的实践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去分析、去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更给教师的教提出了重大挑战,在这场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从主角转换为配角,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舞台,但这个配角又是课堂的关键,程序的组织、气氛的调动、秩序的维持、时间的把握等都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这种“教”就远远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需要教师拥有更高的表演才能和调控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素养。
“喂奶”式传统练习课仍然是“一言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的重要原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生潜能发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互动中教学相长,“娱乐”中共同进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色转变、注重实效、兴趣培养、教学相长的主体思想,也对新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一种尝试的借鉴。
这堂练习课可以说是一堂疯狂的练习课,很多学生的情绪异常的激动,笑声伴随着紧张激烈的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谨。这种分组竞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在得分与失分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磨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积极紧张的回答与思考问题中,去努力自发探索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吸收。
当然,由于此种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而且操作过程的熟练度也影响教学时间的安排等因素,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每组回答题目的难易程度的选择不好掌握,公平性很难维系,学生意见很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观念,漠不关心,甚至根本就不参与这种竞赛,自私自利,使得组内成员积极性受挫;部分理解力不强的学生能否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能否快速通过讲解理解知识。更重要是一点是,能否在这种丰富形式下完成一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这都需要去花更大力气去研究并改善。
总之,好的教学形式是需要在实践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发展的,练习课对于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象探索新教学理念一样去研究,使得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都能够抓住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